童大煥:因何焦慮 被誰焦慮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10月11日訊】有人說中國進入了「全民焦慮時代」,財富在增加,但是快樂減少焦慮驟增。但與其說「全民焦慮症」是一種個人的心理病,莫如說它是一種社會病。多數人的焦慮,其實是在環境壓力下被動處於「被焦慮」狀態。巨額稅務和債務都由百姓一肩挑,想不焦慮都難。

據中央財大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測算,2010年全國財政收入為8.3萬億元,2011年前8個月同比增長30.9%。即使後4個月財政收入同比零增長,全年財政收入也將超過了10萬億元。假定我國有13億人口的話,相當於從每人每年身上收了7600多元。

其實政府還有土地、國企、收費、罰款等收入(其中一部分根本無賬可查),將近與財政收入持平。這樣一算全國人均稅負(包括老人小孩)可能超過1.5萬元。想一想全國人民有多少人收入達到一萬五,就知道國人稅負是不是真高。有人算了一筆八九不離十的賬:月收入1萬,要交14%個稅,12%公積金,8%養老保險,4%醫療失業險=3800元,剩6200元如果全部消費,需要為你消費的商品埋單17%增值稅,28%各種雜稅=2800元,所以一個月賺1萬的人,你相當於要拿出6600元來養政府。而且你無權過問。

杭州逾八成債務償還依賴土地收入,海南省政府性債務餘額共計952.92億元,總債務率為93.18%。與甘肅政府債務率高達141%相比,海南還不算什麼。14萬億元的地方債,還有數以萬億計的基礎設施債務,最後還不都得由百姓背?

地方債除了依賴地價上漲,地方政府還有什麼依靠?所以你還指望房價進入下行拐點嗎?

投資型政府,收再多的稅費、借再多的債也是不夠用的。而且不論「蛋糕」做多大,基本的社會保障(醫療、教育、失業、養老)欠債也總是還不上的。

9月15日,央行發佈今年第3季度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72%的居民認為物價「高,難以接受」,較上季增加3.8個百分點。居民對未來物價上漲預期依然強烈,預測下季物價上漲的居民比例為49.6%,較上季度提高4.1個百分點。居民對未來收入預期仍不樂觀。報告顯示,居民未來收入信心指數54.3%,較上季回落1個百分點。

《人民日報》日前比較了北京和紐約兩個國際大都市的商品價格,北京比紐約貴的商品:普通Levi’s牛仔褲,北京售價699—899元人民幣,紐約售價在70—90美元(約合人民幣455—585元,按1美元=6.4元人民幣折算);耐克運動鞋北京300—2000元,紐約288—832元;低配蘋果筆記型電腦北京7698元,紐約6394元。北京比紐約便宜的商品和服務:男生剪髮(人/次)北京10—30元,紐約128—256元;家政服務(每小時)北京15—30元,紐約128—192元;公車(人/次)北京1—4元,紐約14元;租車(每天)北京100—400元,紐約512元;肯德基標準套餐,北京15—30元,紐約38—51元;房租,北京CBD附近一居,3000—6000元(每月),紐約6000—16000元。豬肉牛肉雞肉價格相當。

這是價格的直接比較,北京最便宜的男生理髮價格是紐約的十三分之一。但若考慮相對購買力,北京的物價就全線超出紐約,因為美國人均收入是中國的35倍。也就是說,北京最便宜的理髮服務,也是紐約的2.7倍!最貴的,則是紐約的84倍(耐克鞋:2000÷832×35=84)!

考慮物價壓力的時候,同時還得考慮社會保障水準。今年,美國因經濟復蘇無力,失業現象加重,貧困線以下的美國人數創下了50多年來的最高紀錄。據報導,負責「營養補充援助計畫(SNAP)」的美國農業部近日發佈報告稱,將近4600萬即七分之一美國民眾目前不得不依靠政府發放的食物券購買食物。美國政府規定,月薪不超過1174美元,即年薪不超過14088美元的個人可以獲得食物券,而此薪酬數位是美國貧困線標準的130%。

即使一個人收入處在貧困線——月薪900美元,也折合人民幣5870元,在中國是交納個人所得稅的中堅力量,是社科院和國家統計局共同認定的中產階層。如果按照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確定的標準「日均消費低於一美元屬於絕對貧困」計算,中國貧困人口為1.5億,遠遠高於我國貧困線(人均年收入1196元)劃定的4300多萬人口。1985年,中國將人均年純收入200元確定為貧困線,2009年這一標準為1196元,24年來增長約五倍;同期中國GDP由7780億元增至33萬億元,增長42倍。

據悉,美國政府將外債總額的60%用于了改善民生和教育發展。我們現在的各地方政府主要的人力物力財力還在熱衷於投資。兩者的最大區別在於:花別人錢辦自己事的行政投資會導致只計投入不計產出的「過度投資」,直接「哄抬物價」(虛報價格)、拉大兩極分化,間接侵害公民權利、助長貨幣增發和通脹。比如按現有全鐵路營利,一萬年也還不了1.8萬億元的高鐵欠債。

人們焦慮物價,也焦慮安全。耗費鉅資的高科技的高鐵尚且不能保證安全,各種價格低廉的食品自然更令人憂心。近日,公安部統一指揮浙江、山東、河南等地公安機關歷時4個月,成功破獲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溝油」制售食用油案件,這也是全國公安機關首次全環節偵破非法收購「地溝油」煉製食用油,並通過糧油公司銷售給群眾的案件。由此,「地溝油」流向餐桌的傳聞得到證實。除了呼籲加強監管,要不要反思人民群眾購買力不足導致的安全劣質化傾向?比如,汽車、輪船等的「非超載不能生存」現象如此普遍,原因何在?中秋節前夕發生在湖南邵陽的沉船事件,能敲醒怎樣的警鐘?

物價令人焦慮,安全令人焦慮,人際關係同樣令人焦慮。盧俊卿和他的「世界傑出華商協會」,以無數與政要名人的合影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商業模式「合影經濟」。與退居二線的官員合影,都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可見權力對經濟的滲透,已到了何種驚人程度。

政府回歸守夜人角色,大幅度減稅以讓民生休養生息;大幅度減少政府投資以減輕通脹壓力、減少利益集團尋租和減緩兩極分化步伐,讓政府徹底回歸社會保障和促進公平正義的職能,市場的還給市場,政府的還給政府,將是極大地改變社會焦慮狀態的關鍵。

文章來: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