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光:上海地鐵追尾事故說明了什麼?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9月28日訊】上海27日下午發生地鐵10號線列車追尾事故。地鐵公司稱,該追尾事故與「7·23動車追尾事故」的列車信號供應商同為一家公司。官方宣布,28日地鐵10號線部分區段停運待查。

禍不單行的背後

發生在上海的這起地鐵追尾事故,讓人很自然地想起兩個月前的「7.23」溫州動車追尾事故。遺憾的是,本來各方期待溫州動車事故能在九月內有個完整的事故調查報道,但這一報告卻始終姍姍來遲;而與此同時,屬於同一家列車信號供應商的上海地鐵卻又出了事故。

用「禍不單行」來予以形容溫州和上海的追尾事故,可能只是停留在事物的表層;更為嚴重的是,溫州的事故為什麼遲遲沒有調查報導發表?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城市,為什麼連地鐵的安全都無法保證?如果再聯想到最近在中國大陸各地層出不窮的中國富人移民風潮,以及「地溝油」、「蘇丹紅」充斥各地的事情,那麼今天的中國大陸,如何保證人民的信心,確實已是很大的問題了。

其實,不但是動車和地鐵追尾事故讓人怵目驚心。眼看時間已快到了十月,去年十一月十五日,上海世博會內部結束的最後一天,上海膠州路一場大火,把上海世博的努力和良好形象都毀於一旦。而讓人覺得同樣蹊蹺的是,這場普通的大火熊熊燃燒了四個多小時才自行熄滅,其間消防隊員居然對此手足無措;而恰好在此之前,上海消防局自豪地對外宣布從國外引進了一套雲梯,可以解決高層樓房的滅火問題。然而,膠州路大火發生後,當輿論質疑這套雲梯為何沒能發揮作用時,消防部門居然表示,二十層樓以上的大火很難被撲滅。而任何一個明眼人都知道,今天的中國各大城市,二十層以上的樓房已經屢見不鮮。

中國體制:堅固還是脆弱?

所有上面的困惑,與其說是對溫州動車、上海地鐵和上海膠州路大火的困惑,還不如說對今天被許多人傳誦的「中國模式」的困惑。今天的中國無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到底如何看這種成功?如何看中國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如何看這些問題的本質?這些疑問才需要深層的探討。

以此次發生地鐵追尾和去年發生膠州路大火的上海為例,這是一個成功舉辦世博會,而且在世博會長達七個月的時間裡,沒有發生一起安保事故的上海。從這個角度看,這個體制無疑非常成功,也非常堅固。但從另一個側面來看,一個長達七個月沒有發生一起安保事故的上海,居然也是無法撲滅一場普通大火的上海。從這個角度看,這個體制又是一個極其脆弱的體制。中國的體制,到底是堅固還是脆弱?

再把視野擴大一點。今天中國的「地溝油」讓人「談油色變」,以至於有人出差居然自帶食用油,在酒店租家庭式套房自己燒菜;一個連吃菜都讓人感到不安全的國家,實實在在折射了許多問題。與此同時,中國富人的移民風潮,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雖然富裕程度在上升,但中國人的信心卻在下降的事實。但這個國家的軍力卻在不斷的發展,而且已讓全世界的人們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某種不安甚至威脅。今天的中國,到底是強大還是衰敗?

其實,要回答上面的問題也很簡單,上面討論的問題是在不同的領域里發生的。從世博會七個月無一起安保事故,是由於中國體制;同樣,中國軍力的發展,也是由於舉國體制。但無法撲滅一場普通大火,「地溝油」盛行,富人移民成風,卻源於市場經濟和法治框架的不成熟。

中國應告別什麼?走向哪裡?

既然這樣,對未來的中國來說,兩者到底哪一個更為重要?這就成為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了。顯然,舉國體制屬於過去,而市場經濟和法治才屬於未來。今天的中國正處於巨大的轉型階段,舉國體制雖有部分優點,但顯然不是中國要前往的方向,而恰恰是中國要改掉的體制;而市場經濟和法治卻是中國未來的方向,但卻是中國原有體制和傳統文化中所十分缺乏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舉國體制給中國帶來的所謂成就,不值得中國自豪,它充其量只是一個階段性的成果而已,絕非中國發展的方向;而中國在市場經濟和法治方面的缺乏,才是中國應該真正引起重視的問題;溫州動車和上海地鐵事故背後反映的,絕非純技術問題,而是一個帶有腐敗的體制性問題。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文章來源:《新世紀網》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