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如:台日是最佳夥伴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9月27日訊】(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26日專電)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劉憶如接受日本知名經濟週刊「東洋經濟」專訪時指出,台灣最了解中國大陸,而台日是最佳夥伴,可相輔相成,創造雙贏。

東洋經濟最新一期以「從台灣進軍中國」為題報導台灣的經濟。

劉憶如受訪時表示,台日應該更加接近,建立更密切的關係,並以此為基礎發展經濟關係。台灣想在亞洲佔有更重要的位置,需要日本的技術和品質。

她表示,台灣需要日本的技術遍佈多種領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半導體技術。在台灣,從半導體技術還衍生出醫療儀器、生化醫療技術等。這些在亞洲地區都是今後需要的技術,如果能與日本更緊密的合作,將可創出更新的東西。日本領先的地方很多,台灣需更加地學習。

被問到日本311大震災之後,日本經濟有許多負面的因素出現,如何看待這樣的日本?

劉憶如表示,日本不妨比以前更加大進行海外投資。她希望日本能思考,日本是同樣搭乘在亞洲這艘船上一事;擁有最多國際證照的日本,能率先實施產業國際化、讓科學技術有所成長。譬如,日台企業可成立合資企業。在亞洲,對於有需要的企業,台日可一起收購。

她說,世界各國在進行合作之際,出現競合或競爭是必然的。在世界市場上,合作、併購或成立合資企業等,可能性很多。之所以無法推動,是因為「文化」有差異。企業文化差太多,連對話都無法進行。就這1點來說,台日之間的潛力很大。

被問到台日合作在中國大陸市場有何成功的案例時,她表示,全家福超商應該是個好例子。台灣的頂新集團在中國大陸的店鋪知道該賣什麼商品。7-11超商也是日本與台灣的統一集團所經營的,統一在台灣讓7-11更擴大了。

她指出,在北京,7-11獨自進軍的結果,店鋪數不及全家福;但是在上海,就與統一聯手。7-11在北京可確定核心的商業模式,但要擴大的話,單體是很難做到,所以選擇了台灣企業當夥伴。

她表示,311大震災之後,日本企業比起以前更會想與台灣企業交往,目的不僅在於要在台灣設據點,而是為了與台灣企業一同計劃進軍其他市場,它開始會打聽台灣市佔率的情況、甚至有的掌握台日的市佔情況要設廠。此外,有關技術的交涉談判案也增多。

劉憶如表示,台灣的強項就在於隔壁有個世界第2大的經濟體中國大陸。中國大陸的國家計畫當中將來要發展的領域幾乎都與日本既有的技術有關,而熟知中國大陸具體政策的就是台灣。

台灣最了解中國大陸的政府、政策,而且台商遍佈中國大陸各地,最了解情況。另外,台灣也很了解做為「市場」的中國大陸,對中國大陸市場的調查深入。台日合作的話,這些台灣可免費提供,同時日本提供技術給台灣,台日可組成最強的團隊。

她說,台日合作可創造雙贏。日本企業所擁有的「品質」加上大陸所擁有的巨大市場、台灣所擁有的「找出最佳場所」的能力,這可互惠。如果亞洲能順利產生這樣的合作關係,歐美景氣低迷所帶來的影響可減輕,靠亞洲本身的力量就可活絡經濟。

她還說,在亞洲,日本擁有技術與品質管理。台灣在全球化經濟中,知道該在哪裡做什麼事。譬如,在越南、柬埔寨等國,台商很早就已打入,深諳這些國家。

劉憶如談到台日文化的差異時指出,台灣人很有打拼、創業的精神、腦筋柔軟、有彈性。日本做事講究細節、要求完美,做事費時,台日文化差異成了可相輔相成的優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