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PK百姓感受 數據喪失公信力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9月19日訊】(新唐人記者姜曉文綜合報導)在大陸,統計數據是否真實一直遭到公眾的質疑。這些看似專業的數據,卻讓老百姓產生很多疑問。所謂物價正在回穩,工資增長等統計數據,與老百姓的生活體驗完全不同,這無疑讓統計數據喪失了公信力。

官方報導的統計數據,關於城鎮居民“每月住房支出僅為111元”,讓民眾大跌眼鏡。有網民諷刺說,比“膠囊公寓”租金還便宜,這住的是不是“空中樓閣”?

大陸媒體報導,其實統計數據不真實,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從“被增長”的工資收入,到“被降低”的房價漲幅,都鬧出很多笑話。無論發布怎樣的結果,百姓都不買賬。民眾認為統計部門以“平均數”掩蓋“大多數”,只是做“面子工程”。

報導說,無獨有偶,有關部門每年公佈的’職工工資’數據,必定引來質疑聲。例如北京市統計局稱北京職工年平均收入為44715元,折合每月3726元。早前,《中國保險報》有專業人士做了一番調查,北京民眾每年要繳的各種費用總和佔個人工資的66%,這就說明’職工工資’裡面有高達66%的份額不在市民的腰包裡。

因此,民眾實際拿到手的錢,僅僅為統計數據的三分之一,統計與市民的實際收入產生巨大反差。長此以往,民眾質疑發布統計數據還有何意義?

面對現今社會,網友祝喜群838感慨:最心酸的是貧富懸殊,最失望的是國進民退,最難懂是政策多變,最沮喪是媒體報喜不報憂。另一網友表示,現在啥都在瘋漲,只有工資不受影響,現在100元能買些啥?買不下啥!再說,老百姓能有幾個100元?沒幾個!

網友博客上說:“村騙鄉,鄉騙縣,一直騙到國務院。”,坊間這句順口溜是用來譏諷統計數據造假的。可見我們的統計數據已經不是什麼失真的問題,而是大量存在假造現象,一直“假”到了利用它去行“騙”的程度。

另有網友表示,在以往的統計過程中也發生多起數據造假的事件。這些數據是否客觀、公正,是不是能夠真實反映社會現實?都是民眾所質疑的。統計數據如果無法貼近百姓感受,就已經喪失了公信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