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信評機構 鐵口靠不住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8月12日訊】(中央社紐約12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美國「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分析35年來數據而得的報告,在預言國家倒債風險上,美國各大信評機構的鐵口向來不怎麼準。

美債遭標準普爾公司(Standard & Poor’s Corp.)降評,凸顯出信評公司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幫助投資人衡量違約的可能性,藉此計算適當的債券利率。

但是數據卻顯示,一旦碰上政府,或「主權」債務時,即使分級從頂尖的AAA一路排到跟垃圾一樣爛的CC,幾乎都無助於推測一個國家到底會不會倒債。尤其是在一國政府違約之前的12個月期間,也正是投資人最需要有人指引明路的時候,信評機構的水晶球表現更是特別差。

舉例來說,在標普自1975年以來追蹤的15個違約政府中,共12國在倒債前的1年之內得到過B級或更高評級。但是根據標普,B級平均的違約機率才2%。

換句話說,標普對1年內倒債機率低估程度高達80%。

但信評公司則爭辯,他們的評級系統是為測量國家間相對違約風險,而非實際違約機率。而他們審慎的行動則可促進穩定。

標準普爾主權評級委員會主席錢伯斯(John Chambers)表示,整體來說,標普提供的是「對可能違約風險的穩健排序」。

不過,債券基金管理人則說,在波動的市場中選擇投資標的時,信評機構過去的紀錄讓他們變得不太可靠。

Ashmore Investment Management研究主管布斯(Jerome Booth)表示「一旦危機現形,任何人或是(信評)模型都不可能幫助你。」

Western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分析師艾巴德(Robert Abbad)表示,為讓自己的評級「穩定」,信評公司往往側重經常帳等靜態指標,問題是銀行存款流動和政治氣氛等動態指標,卻經常與決定1國是否會違約更有關連性。

在厄瓜多爾違約前1年,標普和穆迪公司(Moody’s)雙雙將其評級從CCC上調到B級。在2008年厄瓜多爾違約的7個月前,其公債殖利率已經比美國國債多了9個百分點。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報告,這意謂風險等同CCC級債券。

但標普直到厄瓜多爾違約前的1個月,才將其信評調降至CCC。

不過標普的錢伯斯還是有話說:「有人嫌我們快,有人嫌我們慢。你們不能兩者兼得。」(譯者:中央社楊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