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飲食危機 美味代價揭露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7月25日訊】(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25日電)塑化劑風暴引發全台恐慌,民眾重新省思日常飲食中曝露的危機。公視明晚10時推出美國紀錄片「美味代價」,詳述豬雞飼養的黑幕,揭露企業為了快速而便宜的食物,枉顧世人健康。

「美味代價」曾獲得2009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紀錄片,在台灣綠色影展中播映時,更引發廣大迴響,生活美食家韓良露、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李偉文都曾撰文投書。

記錄美國食品工業的「美味代價」,詳述為了降低成本,人類使用基因改造的農產品飼養雞隻;而且為了得到更大塊的雞胸肉,謀取更多的利益,雞群被關在暗無天日的密室,成日與藥物和生長激素為伍,原本該3個月養大的雞,縮短到只需7週,但骨頭和內臟卻跟不上生長速度,很多雞隻走幾步就站不起來,因為牠們承受不了這種體重。

另外,雞群飼料中加了抗生素,抗生素透過雞肉傳遞,細菌衍生抵抗力,使得抗生素失效。企業更進一步控制雞農,不斷要求投資更新設備,並向銀行貸款,在負債不斷增加,雞農沒有否決權,雞農就像是企業的奴隸。

片中更深入全世界最大的屠宰場,位於美國史密斯菲豬肉加工廠,工人以針孔攝影機拍攝到,這裡每天屠宰3萬2000頭豬,員工1小時要處理2000頭豬,不停處理內臟。但是企業對工人和豬的心態是一樣的,他們不關心工人能活多久,工人的指甲感染,身上沾了豬隻的血和屎尿,很容易生病。

公視表示,這部紀錄片談的其實不只是食物,而是以食物的生產體系反映出整個美國社會。跨國的托辣斯食品公司,以制度化的生產線製造出快速且便宜的食物。政府也有可能會偏向大企業,罔顧民眾的利益。食品工業化造成的後果,正悄悄改變這個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