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跑部錢進」中共部委特色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6月18日訊】(新唐人綜合報導)“跑部錢進”,可謂中共特色的官場怪像。民間有打油詩稱,“要想富,多跑部,煙酒土產搭橋、‘四大領袖’(人民幣)鋪路”。每年兩會期間、年終歲末或者傳統節假日,各大管錢、管投資、管項目的部委門前,就聚滿了前來“跑部”的地方官員,可見中央部委的地位之“顯赫”。《金融時報》中文網17日刊文就中共官方各部委進行了介紹,並分析了他們地位和權利的差別。

這篇名為《有“特色”的中國部委》文章說,中國人提起部委,往往會加上“中央”兩字作為前綴,因其往往掌握一個系統的全國性政策大權。中央的諸多法規和決策,背後多是部委意見。尤其是近十多年來,部委資源分配的權力越來越大,所以有了“跑部錢進”之說,也由此國家發改委才會被稱為“小國務院”。

文章揭示,部委實際是統稱,其實也分三六九等,隸屬於黨中央的部委地位遠在其他部委之上:

比如中組部、中宣部、統戰部、中聯部這些黨的“部”,一般來說規格都比其他部委高。像中組部和中宣部,部長都是中央政治局委員,而統戰部部長則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也是副國級的高級官員。黨的部門比如中組部、中宣部是不掛牌子的,而且凡是黨的部委門口必有武警站崗,不許拍照。

其次的一些部委,按照官方表述,是屬於“國務院組成部門”,其實就是“內閣”部門。這些部門很多我們平時很熟悉,諸如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商務部、財政部、工信部、司法部、環保部、文化部等。國務院的部委很多沒有武警,行人可于門口拍照。

文章稱,除了這些“部”和“委”之外,接下來是很多部級的“總局”和“總署”,比如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安監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廣電總局等。但它們就不是“內閣”部門了,而是“國務院直屬機構”。同樣是正部級,但是和“內閣”部委在權力上卻有很大區別。具體講,屬國務院組成部門的部委參與國務院的重大決策,而“直屬機構”則只負責執行,不能參與決策。

文章以環保部和環保總局的區別為例,分析了“部”和“總局”的關係:一個形象的比喻是,雖然同樣是“副市長”,過去環保總局是“不是常委的副市長”,不參與決策;而如今的環保部是“常委副市長”,參與常委會討論,是決策的一份子。

文章接下來介紹了一些正部級單位,如國務院法制辦、國務院新聞辦、國務院僑辦等這樣的“辦公室”,它們屬“辦事機構”。所以當初原國新辦主任蔡武調任文化部部長,會被認為是升了,因為“入閣”了。

另外,文章提到了“局”和“總局”、“署”和“總署”的區別。“局”和“署”都是副部級,而“總署”和“總局”都是正部級,所以國家審計署、國家食藥監局、國家統計局都是副部級單位,而國家稅務總局和新聞出版總署就是正部級了。

最後,文章開玩笑說,同是部委,卻有強勢與弱勢之分,其中的差別耐人尋味。但是有一個簡單的辦法來判定部委的強弱,那就是誰離中南海近,誰就更重要。核心部委很多都在中南海周圍,長安街沿線。比如,中宣部和統戰部就在中南海西邊一街之隔,中宣部再往西就是工信部,中宣部馬路對面、長安街南就是中組部,中南海東面對面則是公安部和國安部,而沿著長安街繼續東走不遠,到王府井附近,就是商務部。

而對公眾來說,最近幾年令人印象最深的一次“跑部錢進”集中大匯演,是在2008年1月。

當年,為應對突如其來的全球金融風暴,中共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了兩年內投資4萬億元刺激經濟的方案,並決定在年底前向各地新增1,000億元投資。國家發改委為此召開緊急工作會議,各個地方政府聞風而動,紛紛“挑燈夜戰”推出配套舉措,並各自派出“跑部”大隊爭擠“4萬億”列車。那些時日,相關部委門庭若市,掌管投資大權的國家發改委所在地—北京三裡河更是人流如織,“周邊賓館酒店爆滿”、“複印生意火爆”之類的報道密集見諸媒體。

有學者指出,“跑部”送小錢為的是拿大錢,地方跑得勤快與否,禮數周到與否,事關與部委的關係密切程度。長期以來,特別是以各地“駐京辦”為聯結點,經過積累和演化,使得中共中央政府部門和地方部門的一些官員聯結起來,導致結構性腐敗出現。公共財政成了中共個部門甚至少數人任意支配的“小金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