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大腸菌病例增 當局籲捐血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6月4日訊】(中央社台北3日電)德國醫療院所正呼籲民眾捐血,因為感染致命性大腸桿菌的人數,已增加到1730名以上。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 News)報導,德國目前已有17人因感染這種桿菌而病故,另有1人疑似死於相同原因;瑞典也有1人因此死亡。

德國科學家說,他們已在中國1所實驗室協助下,破解這個新菌種的基因密碼。這是1個對人體有毒性的混合菌種。

當局仍勸告德國人民,勿生食疏菜。

德國已有將近500人感染了溶血性尿毒症(HUS),這會對腎臟和神經系統造成傷害,而且具有致命性。

多數病例出現在德國北部,包括漢堡(Hamburg)。醫生必須對其中某些病患輸血。

德國疾管中心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Institute)今天報導,這兩天又新增199位病患,遭罕見的致命大腸桿菌感染,而截至目前為止,已有17人死亡。

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發表聲明說,迄今有149起大腸桿菌感染病例,50人出現大腸桿菌引發的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US)。

聲明說,這項新增感染人數,使5月1日以來的感染總人數達到1733人。

感染源不明的歐洲出血型大腸桿菌疫情持續蔓延。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美國與捷克也相繼傳出出血型大腸桿菌的確診病例。

據世衛組織(WHO)最新發佈的疫情通報,中歐的捷克以及隔海的美國也相繼傳出確診病例,另外包括德國、丹麥、英國、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奧地利、法國,已有12國遭疫情波及。

WHO說,多數大腸桿菌菌株對人體無害,但出血型大腸桿菌(EHEC)經由被污染或烹調未全熟的食物為媒介進入人體,可引起嚴重的食源疾病。

WHO表示,出血型大腸桿菌適宜在攝氏7度至50度的環境中滋生,最佳生長溫度是37度,若加熱至70度以上可完全撲殺,建議少吃生食。

一旦感染出血型大腸桿菌,WHO說,患者會出現腹部絞痛與腹瀉、嘔吐、發燒症狀,部分患者甚至會有血性腹瀉。絕大多數病患10天之內即可康復。

WHO表示,少數患者,尤其是幼兒與老年人,容易誘發溶血性尿毒症(HUS),造成急性腎衰竭,估計10%的出血型大腸桿菌病患會併發溶血型尿毒症,死亡率為3%至5%。

WHO說,25%的溶血型尿毒症患者會併發癲癇、昏迷等神經併發症,而倖存的溶血型尿毒症病患中,有半數罹患慢性腎病。

令WHO不解的是,這次疫情的主要感染群多為青壯年,而非幼兒與老年人,並以婦女居多。WHO援引病菌的基因序列資料初步研判,引發這次疫情的病菌可能是兩種不同的大腸桿菌基因重組形成,毒性很強。

世衛組織表示,在歐洲造成18人死亡的大腸桿菌菌株,過去曾出現在人體中,儘管部分研究人員持不同看法。

聯合國世衛組織發言人柴伊布(Fadela Chaib )表示:「在德國發現的這種菌株非常罕見,早已被人類發現,不過是首度在疫情中被發現。」

她並表示:「這種菌株曾出現在人類病例中,但並未在疫情中被發現。」

她發表前述談話之際,德國漢堡市(Hamburg)的1群研究人員在中國研究人員協助下,發現這種大腸桿菌菌株是「新種類」,極具侵略性,且對抗生素具有抗藥性。(譯者:中央社張佑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