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嫌遣陸掀波 台菲關係強心針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6月3日訊】(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3日專電)菲國上訴法院對「台嫌遣陸」案的判決,再次為台菲關係掀起波瀾,然而從事態變化來看,台菲關係雖受短暫衝擊,但就長遠發展而言,可能會是一劑強心針。

菲律賓上訴法院在5月26日判決,在現行的「一個中國政策」下,今年2月間將14名台籍嫌犯遣送中國大陸,是適當做法。引起台灣外交部的強烈抗議,並表示台菲關係恐回原點,甚至不排除再制裁菲國。

眼見事件再次鬧大,菲國於6月1日透過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MECO)發表回應說,上訴法院的判決不代表菲國的官方立場,盼望台灣政府及人民能夠理解。馬尼拉經文處理事主席培瑞斯強調,菲律賓是司法獨立的國家,行政和司法部門都必須尊重法院判決。

培瑞斯澄清,判決書中提到的「一個中國政策」,只是審判長的輔助見解,並非判決依據,台嫌遣陸是司法管轄權競合問題,沒有政治考量,更與外交政策及「一中政策」無關。對此,台灣外交部表達肯定。

今年2月台嫌遣送大陸之後,由於菲國堅持拒絕公開道歉,迫使台灣祭出多項制裁措施,台菲關係也因此降至冰點,菲國最後兩度派遣特使赴台說明,並以實際行動表示歉意,包括撤換相關官員及研討簽署司法互助及經濟夥伴協議的可行性等,好不容易才化解了這起糾紛。

從這次台北與馬尼拉之間的相互回應來看,試圖解決問題是雙方的共同方向,顯然彼此都不願事態擴大到當初的景況,這對台菲關係發展而言是件好事。

在台嫌遣陸事件2度生波後,菲律賓方面自知理虧,也明白台灣凍結菲勞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但菲國也有自己的政治環境,司法界也因利益關係而存在重重黑幕,因此作為馬尼拉涉台事務機構的「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成為夾心餅乾,也是處境難堪。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台嫌遣陸事件透過特使的來訪,讓台灣與菲律賓增加了彼此的認識,也帶來簽署司法互助及經濟夥伴協議的契機;如今,台嫌遣陸事件2度生波,也使得台菲政府明白,雙方重大項目必須加速向前推進,特別是司法互助協議的簽署,才能避免雙邊關係因外部的枝節受損。

台灣與菲律賓之間的互動頻繁,即使是在1975年斷交之後,仍透過互設的代表機構,在各領域維持著穩固的實質關係,一名政治觀察家認為,從長遠觀點來看,2月間發生的台嫌遣陸事件,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把危機化成轉機,而最近的2度生波,則為台菲關係再次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