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子批中共:太平盛世言之過早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4月27日訊】(新唐人綜合報導)已故中共總書記胡耀邦之子政協常委胡德平日前接受媒體專訪,談及改革問題,他認為改革的初衷是藏富於民,認為將中國改革開放後概括為“太平盛世”的說法不妥,指內地正處於矛盾突發期,離太平盛世尚遠,又批評“有些人就是抓住瞎指揮權不放,或是抓住謀私的權不放”。

改革的初衷是藏富於民

大陸媒體報導,胡德平回憶父親胡耀邦的新著《中國為什麽要改革》出版後,4月26日接受了媒體專訪胡德平說:治國之道,必先富民。很早以前父親就很明確的說:“藏富於民,讓人民富起來。”

父親曾經說過:“黨的富民政策是最大的群眾觀點,什麽怕失控、失靈呀,根本的問題是有些人就是抓住瞎指揮權不放,或是抓住謀私的權不放。”

在推動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父親對大量出現的自謀出路、自主創業、鄉鎮企業、長途販運、私營服務業和個體工商戶一直很贊賞,很愛護,並把他們稱為“光彩事業”。

胡德平說,父親很得意的一件事,是他1984年春在貴州首次提出“富民政策”,他說,我最關心的問題是人民怎麽富,人民富國家必富。

但1987年1月中旬對胡耀邦進行大批判的“中央生活會”上,有人指責胡的“富民政策”違反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胡德平指,有人把改革開放之後的中國概括為太平盛世,我們的主流媒體也有這種說法。目前,很多突發性的矛盾還很尖銳,所以說太平盛世我覺得言之過早。

農村改革別打農民土地的主意

胡德平說,在農業問題上,父親在肯定土地所有制不變的前提下,強調農民對土地的經營權和使用權,土地的個人所有權就應該分給農民,現在出現的問題是,農民土地的所有權益經常受到各方面的侵害,以各種名義打農民土地的主意。

父親說到農業問題時曾指出,要放開經營權,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讓農民老百姓承包耕地、山林、水塘。但目前的狀況是急急忙忙讓農民“上樓”,用社保換耕地,這種做法是把老百姓的生產資料和對象都給剝奪了,我們上億的農民失地,那麽就造成一半人富裕起來,一半人失去生產資料。

如果是因此農民不愛農業生產而改變身份,以後新生一代農民也不想種地,就會導致城市嚴重的過度膨脹,城市的周邊布滿了失去土地、失去溫飽的人。

談到中石化天價酒事件,胡德平批評國企改革不到位,在資源利用上又與民眾衝突,應接受人民監督。

胡德平現年六十八歲,是胡耀邦的長子,曾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和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現為全國政協常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