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行—野柳地質公園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3月27日訊】社區廣角鏡(183)台灣的野柳地質公園以海蝕地景聞名於世,今天請跟隨我們的記者吳學剛去親身領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受交通部觀光局和臺北經文處的邀請,洛杉磯燈會媒體團一行10人來到台灣,參觀神奇的野柳地質公園。

野柳地質公園,位於台灣北海岸的萬里鄉,為突出於北海岸的狹長海岬,以海蝕地景聞名於世。

經過千百萬年的海水侵蝕、風化,以及海陸地殼運動等地質作用的影響,逐漸形成蕈狀石、燭臺石、薑石、壺穴、海蝕洞等,產生罕見的地形、地質景觀,成為北台灣最富盛名的地質公園。

一棵棵活像是大香菇的蕈狀岩,無疑是野柳最引人注目的地景,其演育的過程是岩層露出海面,因受海水日夜的侵蝕,隨著時間的流逝,砂岩裡質地堅硬的結核,慢慢的露出,再經風吹、日曬、雨淋、海浪以及強烈東北季風的吹打,形成粗頸、細頸等不同形態的蕈狀石,這些不同的形態,正代表著岩石不同的演育過程。

當位於地底深處的岩層,漸漸地暴露到地表時,由於壓力減小,使得有些岩石產生了裂痕,因此岩石和空氣與水的接觸面積增加,慢慢地使岩石因內部的化學成分發生變化,或受到熱漲冷縮的物理作用,變為疏鬆而破碎,最後甚至變成沙、泥和土壤。

這就是野柳的標誌——女王頭像,這個據說是女王的接班人。

幾顆真實的海膽化石像鑲嵌在粗曠岩石上的明珠,閃閃發光。

這些岩石乃至整個野柳岬,可說是動態地景至今仍繼續演育,就像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體,有其生命的歷程。

野柳的風景如詩如畫,台灣人的祥和與熱忱更是讓人印象深刻,幫助解說的劉先生是這裡的志工,每個月到野柳義務工作2天,從家裏騎車到野柳需要2個多小時。據了解,台灣隨處都可見到像劉先生這樣為他人服務的志工。

新唐人記者吳學剛臺北報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