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禁令新聞管制 輿論空前收緊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1月13日訊】2011年1月4日,中共全國宣傳部長會議在京舉行,主管宣傳的中共常委李長春在講話中繼續強調「牢牢把握正確導向」,隨後中國各省的宣傳部向各家媒體逐級傳達了2011年中宣部的宣傳口徑和禁令。有媒體人大呼「日子沒法過了」,卻也有評論者認為輿論監督的趨勢不可擋。

1月4日,有資深媒體人在互聯網上發布了中宣部對2011年新聞管制的禁令全文,由於2012年即將召開中共十八大,再加上中國社會矛盾的顯現,因此,2011年的中宣部對媒體輿論可謂「全面收緊」。

嚴格控制「災難事故和極端事件」報道,此類報道的數量不得進行異地採訪、監督,各地發生的重大災難事故,中央媒體做動態報道,不連線不直播。死亡 阿波罗新闻网10人以下的中央媒體不報道,由當地媒體報道,事發地以外媒體不搞跨區域採訪報道;一般事故中央媒體不報道,當地媒體適度報道,事發地以外媒體不報道。

中宣部要求,各地新聞網站、商業網站一律不得開展各類全國性新聞評選和人物、事件評選活動。廣州的《南方周末》已經創辦八年的年度傳媒致敬評獎,就是根據這一禁令被叫停。

對一般群體性事件報道,中央和事發地以外媒體不報道,要加強對都市類媒體「管理」,在群體性事件報道中防止把矛頭和焦點引向黨委和政府。

該通知還稱,中宣部、中央政法委近日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刑事案件報道工作的意見》,將案件分為重大惡性、惡性、常發和特殊案件,對各層案件如何報道和把握提出明確要求,解決都市類媒體案件報道「過多過濫」問題。

而《亞洲周刊》的報道也說,中宣部要求地方媒體在2012年的十八大召開前嚴格限制時政民生報道版面,而網站一律不許上敏感社會新聞,一旦違規將嚴肅查處。

據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報道:一名要求匿名的某大報紙編輯接受本台採訪時說,預期2011年媒體管制將空前嚴酷:「我覺得2011年絕對會是輿論空前收緊的一年,而且行政干預最多的一年,應該這是個信號。比如說其中一條黨報級的媒體下去採訪也要聽從地方黨委宣傳部門指揮,會通過幾個方面鉗制言論限制信息傳播,有良知的媒體人工作的難度今年肯定會加大,因為禁令會越來越快和頻繁。」

以上那位編輯說:「因為意識形態高官覺得已經全面失控了,每年群體性事件幾何級增長,現在隱瞞一件事的成本太高了,他們覺得尤其全國都市報是最不好控制的。我聽到的是明年要將所有都市報納入黨報旗下更嚴格的管理。」

有媒體人在網上用「崩潰的消息」形容此次中宣部的年度禁令,並稱「這日子沒法過了」。

對用宅基地換戶口、用承包地換社保一律不報道,包括內部討論或專家學者的研究;穩妥把握征地拆遷報道,對依法依規的正常拆遷不要質疑,對漫天要價不要給予輿論支持,對暴力拆遷及拆遷中發生的自殺、自殘、群體性事件不報道。

反腐敗案件要防止低俗化傾向,不得討論、爭論、質疑有關政治體制改革內容,不用 「公民社會」的提法,絕不允許站在政府對立面,不允許以媒體觀點代替和干擾群眾意見。各地新聞網站、商業網站一律不得開展各類全國性新聞評選和人物、事件評選活動。

有意見認為此次的中宣部禁令只是日常禁令的一個綜合和縮影,媒體人早在不斷突破禁忌,而要全面管起來還是有難度的。

前中國海洋報記者昝愛宗說:「禁規禁,都市類市場化媒體他們照樣做。中宣部禁令一直沒有停過,其實內容也不新鮮,比如異地監督基本都在做。媒體人都知道怎麼繞著走,中宣部也沒有辦法應付,中國有2000多家媒體,中宣部人力有限不可能同時審查。媒體人有足夠智慧繞開禁令、突破、報道,中宣部也不可能全部都處罰,但他還是通過禁令去證明中宣部的存在。」

——轉自《自由亞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