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彈飛》隱喻當下中國 票房過5億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1月3日訊】(新唐人記者王子琦綜合報導)大陸國產電影《讓子彈飛》在上映17天後,即2011年元旦當天票房“飛”過了5億大關。影片上映後叫好又叫座,在中國引爆一股政治隱喻、解讀現實與歷史的浪潮。大陸民眾奔走互告,偕親約友的前往觀看,直呼“痛快!”,又呼“想不到!”

《讓子彈飛》元旦“飛”過5億

導演姜文導演的新片《讓子彈飛》,由周潤發、葛優、劉嘉玲等主演,講述的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名為張麻子的土匪冒充縣官馬邦德在鵝城上任,與鵝城惡霸黃四郎鬥智斗勇的故事。主人公張麻子與黃四郎的鬥爭從最初的打劫、復仇,很自然演化為以“公平、正義”為名的打土豪、分財產的一場革命。

影片《讓子彈飛》改編自作家馬識途《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一章,原著也沒有提到他們參與過辛亥革命,而電影中為他們加入的辛亥革命背景,使他們之間的鬥爭不再是單純的革命與反革命,而是革命理想主義者對決既得利益者的繼續革命。

因為口碑不錯又話題十足,還有川話版特別上映,《讓子彈飛》在上映17天後,即2011年元旦當天票房“飛”過了5億大關。與此同時,《讓子彈飛》本身也成了網絡流行語,“讓油價飛”、“讓炮彈飛”等衍生詞也旋即熱爆網絡。

據報導,雖然身處競爭激烈的賀歲檔,但《讓子彈飛》勁爆的口碑讓其飛得又高又遠。自12月16日上映到27日的11天內,票房衝破四億人民幣(約六千萬美元)大關,平了《阿凡達》早前在中國大陸創下“最快超越四億票房”記錄。

據《子彈》發行方中影公司公佈的數據,《讓子彈飛》截至去年12月30日票房超4億4千萬,31日單日票房超過2200萬,元旦當日票房超過3000萬。姜文的這顆“子彈”在飛了17天之後,總票房突破5億大關,正式邁入沖六行列。

有民眾在海外的論壇上稱讚姜文聰明,“原來姜文是靠暗喻反共來得票房,聰明。他這樣做特別吸引國內老百性的眼球。”

影片製片人馬珂表示:“有什麼不高興的事兒,看一遍《讓子彈飛》什麼煩惱都忘了。觀眾節日進影院就是圖個樂兒,而且這部電影最適合親朋好友結伴去看,情侶一起看了熱熱鬧鬧也特別好。”

政治隱喻大猜想 衍生詞熱爆網絡

儘管《讓子彈飛》的公關負責人一直對記者強調,這部電影只是娛樂賀歲片,不要過度解讀,但觀眾仍熱衷挖掘這部電影中的主題,政治隱喻呼之欲出。

中國社科院博士生黎文認為,《讓子彈飛》就是一場“革命的狂歡”。

馬拉火車在片頭、片尾強化出現,“讓子彈飛一會兒”在片名、片頭、片中一再出現,蒙面的麻將面具“筒子”反覆出現,屁股的意像在武舉人被打、師爺屁股被炸出現,除了鵝城之名、廣場上的鵝、衝擊碉樓路上跟隨張麻子等人的鵝之外,影片甚至讓跟隨武舉人的混混每人抱著一隻鵝。

根據有些海外網站的評論,馬拉火車隱喻辛亥革命後的中國和現在中國不同;屁股,就是隱喻武舉人、師爺這些投機分子、勢利者的“屁股決定腦袋”;“筒子”諧音“同志”,也帶出國粹麻將所隱藏的國民性;鵝象徵麻木自私、膽小怯懦、隨波逐流的芸芸眾生;光著膀子的群眾代表“衣”無所有的人士;張麻子代表革命理想主義者,黃四郎象徵革命後的既得利益者。

有大陸民眾聲稱,重慶人看到的是諷刺唱紅打黑,上海人看到的是浦東開發的狂熱。有人說,鵝城的城門口還有一灘水,那就是朝天門;張麻子打擊黃四郎,“是電影版的打黑反腐”。還有人說,片尾的火車估計是奔向浦東了。

也有網民認為,影片中出現“馬拉火車”象徵中國當下政治上高度集權、保守不變的中國模式。中國雖然跟上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列車,但中國依然只靠廉價勞動力、廉價資源拉動,而且政治體制嚴重落後,沒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一旦馬與火車之間的鏈接被突來的危機打斷,廉價勞動力瞬間消失,中國模式的火車也就人仰馬翻,灰飛煙滅。

還有民眾把馬拉火車解讀為“馬列主義”;還有人說,電影還有“八九六四”的隱喻,那就是民國八年“九筒”(指張麻子作為大哥戴“九筒”的面具)帶領六個弟兄幹掉了黃四郎。其他如“讓子彈飛中的隱喻大解密”、“《讓子彈飛》中的政治隱喻小解析”、“《讓子彈飛》的官場隱喻”這類文章更是不勝枚舉。

《讓子彈飛》票房火爆的同時,片中台詞也流行開來。比如:“有這個必要嘛”、“那一年,我也十七歲”等經典台詞都被影迷廣泛改編運用。連電影的名字《讓子彈飛》也被改編成與民生或者國際時事相關的網絡流行詞,熱爆網絡。比如:“讓炮彈飛”、“讓核彈飛”等。

也有網友調侃當前說:繼《讓子彈飛》熱映之後,全國將上映《讓油價飛》、《讓地價飛》、《讓房價飛》……至於什麼時候籌備《讓股價飛》、《讓工資飛》,“目前還沒有時間表”。比照現實,中國觀眾從電影中挖出無窮無盡的隱喻和影射。

《讓子彈飛》原來是“亡共片”

《讓子彈飛》被認為影射“六四”事件等,反映當下中國社會暗潮湧動。

題為《讓子彈飛的結局的寓意著什麼?》一文說,影片結尾讓人想到,今天的現實就是各級買官者和豪強惡霸勾結一起欺壓民眾,今日中國需要無數“張麻子”起來炸掉形形色色的“假縣長”和“黃四郎”。

《香港亞洲周刊報導》指,中國電影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的驚喜了。重要的是,中國的左、中、右觀眾都對電影闡述的“革命主題”表示肯定,片中台詞和意向被認為是對中國貪腐現實的諷喻。

影片熱映不幾天,中共廣電總局就緊急通知,要求各地減少《讓子彈飛》的排片場次,減少宣傳,減少話題輿論。法廣發表評論文章指,大陸將禁演《讓子彈飛》的預計很有可能惡夢成真。南方評論周刊等媒體多篇文章透露:姜文諷刺現實的電影新作《讓子彈飛》,實為影射貪污腐敗不堪,可能被以“低俗”之名禁演。

《人民報》分析,這部通過官方層層審核、讓大陸百姓既“痛快”又“想不到”的賀歲大片,是部地地道道的“亡共片”。

分析指影片從頭到尾充滿了“政治隱喻”,影片結尾,老百姓們起來反抗,衝進平日欺壓、魚肉百姓的惡霸當權勢力“黃四郎”的碉樓。那扇被子彈打得千瘡百孔的“黃家”大鐵門,此時脆弱的如一張薄紙,一捅則洞開。被驚得目瞪口呆的“黃四郎” 之流在自滅之前,想要知道到底什麼對老百姓最重要,結果被送了一句堪稱2011年最經典的賀歲詞:“你的不存在才最重要!”,正隱喻著老百姓的心裡話,“中共的不存在”對中國人來說才最重要。

有論者說,《讓子彈飛》公演後,一些官僚曾將它視為搞笑賀歲片,但文化界和當局師爺很快發現其是一部借古諷今的現實批判片,其“子彈”飛向的不是民國而是今日天朝。因影片明星眾多,幾天票房就過二億,成為億萬百姓的武力反貪啟蒙片。

還有評論指,即使從《讓子彈飛》對“藝謀入廟”——張藝謀等向黨跪下而賺錢——對御用文人的辛辣諷刺,當局也不能容忍其對“統一戰線”的破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