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流通管道不通暢致農產價難降

Facebook

【新唐人2010年11月30日訊】中國一段時間以來百物飛漲,民眾表示,超市的物價上午和下午的都不同,漲價漲得來不及換標籤,農產品漲價尤其厲害;據社會觀察學者分析,農產品的價格,政府在流通管道上的收費,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

浙江從事服裝業的謝姓民眾告訴記者,近幾個月,棉花的價格漲得很厲害,日常用品漲得來不及換標籤。河南民眾也抱怨,蔬菜、水果漲得讓人受不了。

浙江謝女士:「油、鹽、醬、醋每天都在漲,每天一個價,我們到超市買東西,超市的人都說,上午和下午都不是同一個價呢,標籤都來不及貼。」

河南余女士:「蔬菜價格挺貴的,漲的有點受不了,水果的價格也覺得是。」

近期到過農村考察的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所長劉開明指出,農產品價格上漲,並沒有讓農民獲得太多的收益,農產品價格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政府的收費,而這也是價格無法下降的主要因素。

劉開明:「最後一個環節,政府的收費還是比較高的,運輸成本也高,沿途收費非常的沉重,都是政府的收費,如果能把運輸成本降下來,把流通環節的障礙給取消,或降低的話,那麼這個價格就會下降。」

劉開明還表示,儘管當局出臺了臨時價格管制,而這種做法恰恰回到計劃經濟的老路上,對經濟的發展並沒有好處,他認為,政府應該更多的著力於市場的流通,給農民更多的幫助,包括市場資訊的調節,防止在最後流通環節的炒作。

新唐人記者唐韻 、詹雅榮採訪報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