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弟子規》連載十五 (視頻)

Facebook

【新唐人2010年6月21日訊】 簡介:《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孔子《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謹(四)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解說

走路時從容不迫,站立時姿勢端正,抬頭挺胸;打躬作揖要拱手彎腰,跪拜行禮要態度恭敬。

腳不可踩門坎,身體不可歪斜;坐下不可張開雙腿,不可搖晃大腿。

故事

長孫儉自重人重 清德流傳

長孫儉,北周河南人,本名慶明。他年少時就為人端正,品德高尚,神情嚴肅,雖然在自己家裡,仍能整天保持端莊穩重,周文帝非常敬重他,賜他改名為儉,以表揚他高潔的操守。

後來長孫儉當上了尚書(掌管群臣奏章的官員),曾和群臣一起坐在皇帝身旁陪侍,周文帝對左右的人說:「這位尊公舉止沉靜文雅,我每次和他說話,總會肅然起敬,深怕自己有所失態。」

荊州(注)地區剛歸服時,周文帝授命長孫儉統領三荊等十二州。因為荊州蠻荒之地,民風尚未開化,年輕人不知尊敬長輩。在長孫儉的辛勤勸導下,風俗大為改觀。官吏和人民上書陳請,為長孫儉建構清德樓,立碑讚頌他。(取材《北史》和《周書》)

注:荊州,古代楚國,現今湖南、湖北一帶,古時文化水平較中原地區為低,又稱荊蠻、南蠻,即南方野蠻民族之意。三國時代至南北朝是政治和軍事重地,為兵家必爭之地

《弟子規》連載十五(視頻)

文自《正見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