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公佈全球互聯網審查數據

Facebook

【新唐人2010年4月22日訊】互聯網巨頭谷歌最近曝光一項資料,首度呈現各國政府的審查數據,谷歌的這項舉措,再次把互聯網審查問題推到了台前。

谷歌20日公布了各國政府機構以協助犯罪調查為由,索取個人用戶數據的次數,以及各國政府要求刪除更改谷歌旗下搜尋網頁的次數。

通過一個新的地圖工具 (http://www.google.com/governmentrequests/

),谷歌列出了每個國家要求刪除內容的百分比,但是,這個名單不包括中國,中共政府將審查需求視為國家機密,因此谷歌無法披露相關信息。

地圖工具顯示,從2009年7月1日到同年的12月31日,巴西索取用戶數據的次數最多,達到3,663次。美國索取次數爲3,580次,位居第二。在要求刪除網上內容的數據方面,巴西同樣居於首位,達到291次;排在後面的依次爲德國、印度和美國。

此外,包括法國、日本、台灣以及北歐等多個地區,要求刪除內容的次數,都低於十次。

谷歌公司的一位發言人表示,未來還計劃公開政府索取用戶相關信息的比例明細。

在谷歌公布這些數據的時候,愈來愈多主張互聯網用戶隱私權的人士,要求谷歌等互聯網公司,更多地透露它們和政府之間的交流,以及它們同意審查哪些內容。谷歌本次舉措也滿足了大眾需求 。

同時,多國政府也在敦促谷歌進一步保護用戶隱私。由加拿大、法國和英國等國隱私專員組成的一個團體,19日向谷歌發送了一封函件。信件就一系列侵犯隱私問題指責谷歌,例如,社交網絡服務Buzz中的保護措施不足,以及街景地圖圖像保留程序不當等等。

另一方面,《紐約時報》最新披露,谷歌的一名中國僱員,在使用聊天軟件MSN時,被引至一個有毒網站;專家分析,這個有毒網站加上木馬程式,可以竊取谷歌的數據中心資料。

谷歌強調目前已加強安全措施,並承認它應當在Buzz的用戶隱私控制方面,採取更有效的保護措施。

與此同時,谷歌認爲網絡審查的問題持續地嚴重,並在奮力抵抗這一趨勢。今年3月,谷歌因為不滿中國互聯網審查制度,選擇退出中國市場,移轉香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