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質疑中國統計局數據真實性

Facebook

【新唐人2010年2月26日訊】中國國家統計局星期四(2月25日)發佈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據BBC報道,根據該公報,中國去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為335353億元人民幣,比前年增長了8.7%,超過了北京政府提出的「保八」目標。但是有觀察人士認為,不能完全相信中國國家統計局的這一統計數據的準確性。

中國媒體說,公報顯示中國在去年全面落實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和政策措施,國民經濟形勢總體回升向好。

公報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外匯儲備比上一年增長4531億美元;全年財政收入比上一年增加7147億元人民幣;糧食產量比上一年增加211萬噸。

公報綜合總結說,中國經濟去年保持較高的增長,而反映通貨膨脹水準的CPI則比上一年下降了0.7%,這意味著中國09年沒有發生通貨膨脹。

但是有觀察人士認為,不能完全相信中國國家統計局的這一統計數據的準確性。

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家張煒在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表示,儘管中國的統計數據會有很多問題,但通常批評者找不出確鑿的證據指責它的不準確。

不過張煒認為,從中國國家統計局最近對一些問題發表的評論看,這些數據的真實性是可以質疑的。

他舉了一個目前中國工人的工資「被增長」現象的例子。他說,連國家統計局的負責人都說:「聽到公眾抱怨「工資被增長」,我都感到臉紅。」

張煒還指出,公報中對於中國的第二產業的統計數據和結論在數學上是有矛盾的,所以這個統計數據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在談到中國目前仍然存在的房價飛漲、貧富差距過大等問題時,張煒認為這些問題都會對中國的經濟前景產生很嚴重的影響。

張煒說,中國經濟中的泡沫現象背後的原因,可以從統計局公報中的統計數據窺見一斑。

他舉例說,去年中國實際上增發了19%到20%的經濟生活中不需要的貨幣,這些貨幣的去向,就是房地產市場和資本市場泡沫出現的背後原因。

張煒認為,中國依靠國家控制的銀行,通過國家發行貨幣,來推動高經濟增長,在結構上是扭曲的,顯然不具有持久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