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認為中國“獨二代”成長隱藏社會危機

Facebook

【新唐人2010年2月24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何平採訪報導)中國社會學家指出,在目前中國人口年齡結構日趨老化、人口數量呈現負增長的狀況下, 中國獨生子女政策下的第二代的問題會引發更深遠的社會危機。

《北京晨報》日前的報導引述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周孝正的話說,由於中國第二代獨生子女與父母有天然的情感隔閡,而市場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又使他們面臨價值觀的扭曲,與身為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相比,“獨二代”在人格和心理上的缺陷更是雪上加霜。周孝正教授表示,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帶來的問題很多,親情的缺失不但有與父母之間感情的天然隔閡,也包括沒有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這使得獨生子女成為社會成員中心理和人格上存在缺陷的一代人,其危險程度比目前想像的更為嚴重。

中國官方自上個世紀推廣計劃生育政策,八十年代後出現獨生子女的第一代人。目前他們當中的一些已經進入“而立之年”也開始養育後代。由於獨生子女只有父母和雙方的老人撫養照料成長,長期以來他們在心理上的冷漠、自私和無法合作等問題一直受到社會學界的關注。《北京晨報》的報導指出,這一問題正延續到“獨二代”身上,他們的情況更加嚴重。北京理工大學人文學院的胡星斗教授認為,在中國農村和城市當中成長起來的“獨二代”雖然經歷不同,但都蘊藏著更深層的社會問題:

“‘獨二代’可以叫做流浪兒一代。因為戶籍等等原因,那些農村的‘獨二代’,他們很難融入城市。在城市裡面是城市戶籍的也是在城市長大的這些‘獨二代’,他們從小至少四個老人,加上父母的溺愛,使得他們品行意志很難得到磨練,也缺少應有的心理的承受能力。這樣的’獨二代’的確是很難適應這種優勝劣汰的市場經濟的環境。農村那種流浪到城市的‘獨二代’,這個問題就更嚴重,甚至有可能成為犯罪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群體。這樣的一些問題的確是需要我們全社會的關注。”

報導指出,事實上,中國的第一代獨生子女在心理上並未真正成熟,現在則必須要承擔為人父母的責任。而大多數“獨二代”由爺爺奶奶撫養,被嬌慣了的孩子不但不願服從父母的管教,甚至與同為獨生子女的父母存在天然的感情隔閡,這使得“獨二代”再次成為社會上失去親情的一代。旅美中國社會經濟學者何清漣女士指出,目前中國社會的整體環境對於“獨二代”成長的影響遠大於被動式的家庭教育模式:

“‘獨一代’和‘獨二代’的成長環境確實不一樣。但是這是一個社會環境的作用。社會教育的作用遠遠大於家庭作用,比如‘獨二代’現在看到的官僚是貪污腐敗,人們對戀愛、家庭、婚姻視同兒戲。這到底是社會問題還是家庭問題啊? 這里首先就需要解決的是社會環境的問題。現在大學畢業生畢業分配,能得到一個好職位,完全是靠父母的關心,幾乎個人能力不佔什麼作用,這也是他們接受的社會教育,家庭只不過在這個社會大背景中間被動地起了一些作用而已。”

有研究發現,除了親情的缺失,在目前中國市場競爭環境下出生和成長的“獨二代”,更被反復強調的“適者生存”經濟法則所困擾。這些孩子往往從小被教導要用功讀書,要成為能生存於社會競爭中的所謂“強者”,這一中國特有的教育方式,久而久之封閉了孩子們的內心世界,也扭曲了正常的人生價值觀。胡星斗教授對此表示:

“目前‘獨二代’生存的社會環境確實是比較惡劣的。一方面是市場經濟存在著種種不公正的現象;另一方面是中國社會缺少法治而導致的種種的潛規則的盛行。那麼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也是表裡不一;還有整個社會的正義得不到聲張而導致的社會的極度冷漠。所以這樣一種沙漠般的社會環境的確給年輕一代也會造成心靈上的扭曲!”

旅美社會經濟學者何清漣女士則認為,中國當前的社會環境和政治文化對於“獨二代”的心理成長和價值觀具有更為直接的影響:

“‘獨二代’的心理素質和他們的價值觀是靠什麼培養而成的?是靠社會環境,是靠整個社會發生的一切天天在教育著他們,塑造著他們的價值觀,影響著他們的心理素質。因為他們的價值觀和心理因素毫無疑問在他們成為這個社會主流的時候會影響這個社會。目前他們該讀書的時候,大學學費漲價了;他們該就業的時候, 他們找不到工作了;他們想結婚的時候根本買不起住房了,形成中國現在所有社會的癥結了,是中國的腐敗墮落, 很不健康的政治文化。”

中國社會學者周孝正也認為,目前由獨生子女政策所引發一系列問題,如人口老齡化,以及人口數量負增長導致未來勞動力短缺的趨勢,必然會產生巨大的社會壓力,對未來中國的人口和養老等問題都將影響深遠,應當引起各界的重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