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結中華情–日本最小的美術館

Facebook

【新唐人2009年10月18日訊】日本的一位老人,出於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在短短二十五年的時間裏、共收藏了三千多件來自中國的藏品,爲了向日本人介紹中華古老文明,開設了私人美術館。那麼,這位老人是怎樣開始收集中國古董的呢?請看來自日本的節目—“中和堂中國美術館”。

離東京成田機場不遠的幽靜山林間,坐落著一家堪稱全日本最小的私人美術館—-中和堂中國美術館。稱之為美術館,其實是利用修建了100多年的舊民房改造修繕而成。一組舊時的民居、四周綠樹環繞,美麗幽靜的庭院擺脫了東京的喧囂,安詳寧靜的環境鬆弛了現代人緊繃的神經,安靜的心靈變得更容易體驗歷史的情感,更容易感受傳統文化的馨香。這或許正是主人在此建館的妙處吧。

這個美術館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展示的作品都是中國藏品。這家美術館的主人竹村先生,從二十多年前開始收集中國古董,至今共收集了三千多件。藏品有漢代原始瓷器,唐朝的陶俑、宋代名窯器、元朝景德鎮窯的產品、以及明清的各類瓷器,真可謂林良滿目。

小小的展館門口赫然擺放著一隻霁兰釉白龍大盤,聽竹村先生介紹是明朝永樂年間的代表性作品。

這是明永樂年间大盤,直徑102釐米,重量70公斤。这只隻霁兰釉凸雕白龍大盤雄健硕美,五爪龍更是皇權的表现。如此巨大精美的霁兰大盘,可以代表永樂時期制瓷的最高水準,也是永樂陶瓷的代表性作品之一。燒制這種平底大盤看似簡單,做起來卻非常難,這麼大的盤子燒造時不塌底,即使現在也很难做到。六百年前就有了這樣的技術,真是不可思議。

竹村先生告訴我們説,這是明初洪武年間的釉裏紅大罐。釉裏紅是元代景德鎮窯創燒的品種,因為用化學性質活躍的銅做發色劑,燒制時對窯溫控制要求極高,燒成的難度極大。這個是當時大罐中最大的,保留下來的唯一完成度最好的一個。高度為120釐米,直徑為70釐米,重量為100公斤。

竹村先生滔滔不絕的的介紹著他的藏品:唐代陶俑是明器,大多成組擺放在墓中,從陶俑的多寡大小和擺放形式就可以看出墓主的身份,陶俑還起到鎮墓防盗的作用。介紹陳列的藏品時他說,這兩個人物是真實存在的,其他人的形象都是用模具做出來的,所以臉都是一樣的,其中還有中東人的形象,是到中國來打工的。這個顏色是塗上去的,這個是燒出來的。介紹佛像時他說,過去佛像是由佛像匠人雕刻的。為了讓神上到佛像上去,匠人們是用手工一點一點的雕刻出來的。這個佛像是天寶四年雕刻的。佛像剛剛進入日本的時候,日本人把佛像下邊的兩隻獅子叫做“高麗犬。由此看出,這些佛像不是從中國直接傳來的,而是經由朝鮮傳來的。

當看到琺瑯彩瓷器時,竹村先生的興致更濃。如所周知這類禦制琺瑯彩瓷器製作時頗有講究,先要由《景德鎮官廠》精選上好的素白瓷胎、再由宮中的畫師執筆,以法郎彩繪制精美的圖樣,然後在紫禁城中的小窯二次燒造而成。因為在宮中燒制,瓷器的樣式和圖案往往由皇上欽點,畫師和工匠在製作時也會精益求精、不得有半點差錯,因此琺瑯彩瓷器都是官窯瓷器中的極品,在宮外很少見得到。

小展厅里面的墙壁上,还挂着元四家之一黄公望的山水挂轴和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大写意之祖徐渭的三清图,明代仇英的青绿山水挂轴,明代文钲明的山水,侧面的展柜中摆放着八大山人的长卷。展品足以显示竹村先生高雅的品位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當記者問到中國的歷代名瓷那個時代最高時,竹村先生毫不猶疑的回答是宋瓷,而北宋汝窯和北宋官窯,則代表了宋瓷的最高境界。

北宋時期的汝窯被稱作是青瓷的頂峰,它的顏色是比喻成“雨過天青”的紫窯瓷器的顏色為原型,是北宋後期製作的官窯瓷器。

宋徽宗是历史上文化艺术修养及高的皇帝,不仅画画得好还写得一手漂亮的瘦金书,這位生性高雅又對青瓷酷愛的皇帝,先是“命汝州造青器”,而後又因不能满足其审美要求,在京城附近建立了官窑,直接為其燒制所喜愛的瓷器。北宋汝窯和北宋官窯燒造的瓷器,在这位徽宗皇帝的关怀和指导下,自然成為歷代瓷中的極品!

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時間裏,在日本能夠收集到三千多件中國文物,竹村先生開始收集文物的契機是什麼呢?

二十五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被朋友邀請,去看了這種美術品。當初不知道這是什麼,後來經過慢慢的學習,收集的東西越來越多……。

竹村先生最後感慨地說,這些文物收集的時候還算是容易,但是要把它保存下就很難了。他希望通過這些文物,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的文化。那麼,他想今後怎樣保存這些文物呢?

其實,把這些東西歸還給它產生的地方是最正確的,想把它還給中國,在中國把它珍重的保管起來,流傳下去。但是,現實上很難做到。這是我今後要做的事情。或者是,歸還不到中國的話,世界其他地方能夠完好的保存下來,並且流傳下去也可以。

現下,社會上針對竹村館長所收集珍藏的這些中國藏品,或許會存在一些爭議,但對館長竹村先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赤誠之心令人們欽佩。出於對中國文化的酷愛,竹村館長還為自己起了個中國名字—宋竹仙。但願這個小小的美術館能如其所願—通過這些文物,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的文化。也祝願宋竹仙先生在這個環境優美寧靜的桃源鄉中成就他心中的中華情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