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田:發展的硬道理和經濟的沒道理

Facebook

【新唐人2009年10月17日訊】通過互聯網上的臉譜網站(Facebook),最近與多年前的一個老朋友又續上了聯繫。看來,世上每個使用計算機和互聯網的人都建一個自己的臉譜網頁,而人們通過各自的網頁保持聯繫、即時聯繫、不再失去聯繫,這樣的日子會很快來臨。這對社會、對人們的生活會產生甚麼樣的影響,現在還很難說。但可以肯定的是,電話公司的白頁,也就是電話本上記錄住址和電話的那個部份,大概會步廣告和商家黃頁的後塵,逐漸失去它的歷史作用。

擁護共產黨的博士後

老朋友在中國上的大學,畢業後到美國留學,拿到博士後,在一家常春籐名校做博士後。再後來,應聘一家世界一百強的公司,任研究人員。不管是學習、工作,還是社會交往,都春風得意、一帆風順。五年前我們一起吃飯時,我說你注意到目前的退黨潮了嗎,雖然你還是無神論者,但也應該退了它,以自保平安。但朋友堅決不同意,還說自己是「擁護」共產黨的。

士別數年,刮目相看。這次又聊起來,朋友終於同意退出中共的黨團隊,並且執意要自己取個意味深長的名字。願意退的原因有好幾個,其中一個是閱讀了許多海外自由媒體的文章,再一個是其父母來美國探親,說起了許多中國社會內部真實的圖景。退是退了,但朋友最後略帶遺憾的補了一句,雖然共產黨太壞,但它還是把經濟搞上去了;發展中國經濟,它是有功勞的。

這位朋友的看法,可以說與許多中國留美的知識份子、專業人士的想法,如出一轍。我問香港和臺灣的經濟起飛,還有韓國和日本的經濟奇蹟,是哪個黨的功勞呢;我們有甚麼理由或者根據,說如果是別的政黨來執政,就不會發展經濟呢?朋友沉思了半天,想了想之後說,應該沒有。

發展是個甚麼硬道理?

沒有共產黨,中國經濟就搞不上去了嗎?這其實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任何人只要冷靜的用腦子想一想,就不難自己得出明確的結論。但奇怪的是,當人們一提到中國經濟,尤其是最近二十年,許多人的腦子就頓時變糊塗了,好像鬼迷心竅似的,不知不覺的就順著中共輿論宣傳的套路走了下去,覺得中共在經濟上大有功勞。

歷史研究發現,如果沒有戰爭和內亂,任何國家的經濟,都定會自己升上去。這不需要甚麼道理,經濟的自然發展根本就是「沒道理」的。如果它真有甚麼物質世界的、可以用數理公式精確描述的規律,而不是更高層次的生命所控制,那些優秀經濟學家的複雜計算機模式,就應該早已預測出了我們這次的經濟危機應該甚麼時候開始,又會在甚麼時候結束。

朋友和許多華人一樣,頭腦極其聰明,念博士、搞科研搞膩煩了,又念了個MBA(工商管理碩士),想走職業經理人的路。就從職業經理人的角度看,每個企業,出於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的考量,都有擴大產能、擴大銷售、擴大市場份額的本能,因為要實現利潤的最大化,也要實現自家權力的最大化。當成千上萬的企業都這樣做時,每年新產出的價值、市場提供的商品、個人消費、企業投資,就都會有所增加,這個國家的經濟(GDP)也就上去了。

經濟發展是社會常態

促進經濟發展,不是甚麼大問題。政府的作用,在於經濟過度發展、從而生產過剩、出現衰退時,如何動用公共投資,刺激經濟和就業。但這既不是中共的獨家發明,也不是中共最早使用的。資本主義社會半個世紀前就對此運用嫻熟。中國目前用大舉建設高速公路等辦法刺激經濟、就業,看起來與美國艾森豪威爾總統時代大修州際高速公路有所相似,但實在是東施效顰。五十年前修高速公路,可以安排大量人力,解決就業;今天修高速公路,都是自動機械,刺激就業的效果就差得多了。

經濟發展根本就是人類社會的常態,是人們自然會去追逐的東西。它既不是甚麼大道理,也不是甚麼硬道理或軟道理。中共提出「發展是硬道理」,有其霸道、蠻橫的一面,更有其壓倒一切的政治動機,它與穩定壓倒一切、政治壓倒一切,都是一丘之貉。

昨天「發展」是硬道理,今天「維穩」是硬道理,明天甚麼又會是硬道理呢?到底甚麼是最「硬」、最緊要、最迫切的呢?動輒把甚麼定為「硬道理」的危害在於,所有其它的東西都得讓路,包括生態環境、人權狀況、勞動條例、產品質量、社會道德,都成了犧牲品。

從根本上說,中共的「發展經濟」,是一個盜取政權後、掩蓋執政合法性的藉口。在「硬道理」支撐下不對稱發展的中國經濟,更成為當局維持統治的基礎。而這件破綻百出的皇帝新衣,居然愚弄了從高級知識份子到普通百姓的上億國民,真是可悲可嘆。

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最近為中國預測未來,預測準確與否,人們尚存懷疑,但奈斯比特以前的一句話倒是揭示出,政府所謂「領導」經濟的實質,其實是機會主義者討好選民的小聰明。因為,所謂的領導力,「就是找到一個遊行的隊伍,而跑到它的前面去。」(Leadership involves finding a parade and getting in front of it.)。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140期【商管智慧】欄目 (2009/09/24刊)

本文連結: http://mag.epochtimes.com/142/6993.ht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