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亦武及其作品引起德國媒體關注

Facebook

【新唐人2009年9月29日訊】中共當局禁止詩人兼作家廖亦武出境參加柏林"世界文化之家"討論會及法蘭克福作品朗讀會,德語媒體紛紛發表評論給予譴責,並分別介紹了廖亦武及其作品,給予高度評價。

據德國之聲報導,《南德意志報》介紹了廖亦武及其最近譯成德文的作品並表示:

“廖亦武是最具獨創精神的中國現代文學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中國底層訪談錄》剛剛由菲舍爾出版社出版,書中收集了這位50歲的作家多年來與中國社會各種’弱勢群體’三百多次訪談中的一部分。其中有廁所清潔工、妓女和街頭藝術家,邁入老年的前紅衛兵和前政治犯。廖亦武說:’我喜歡遊走於草根之間,我認為,這些人的故事值得記錄下來’。

作者自己就曾是一名政治犯。1989年6月4日晚上,當中共政府命令坦克在北京碾壓本國人民時,廖亦武寫下了《屠殺》一詩。他說:’我知道,這首詩永遠不會印刷出版,所以我公開朗誦’。這一小小的、但十分勇敢的抗議經過影像傳到了加拿大。廖亦武被逮捕,從1990年到1994年,他在重慶坐了四年監獄。他’蹲在牢房的便桶旁,捉內衣上的虱子’。有一次,他的雙臂被反銬在背上,長達23天。他兩次試圖自殺,卻受到嘲笑。今天,他辛辣地說,監獄生涯使他受到了完整的教育。"

《日報》認為,"無論與過去一段時間的中國多數作品或現在法蘭克福書展中的中國多數作品相比,廖亦武這部作品都更為激動人心":

“廖亦武這部出色作品中的主角不同於西方仍然廣為流傳的整齊劃一的老一套中國形象。儘管這些主角承受各種非議,但他們有判斷能力、自我意識、思維敏捷,他們以極大的憤慨講述了他們個人的小故事,使中共過去所宣揚的平等與社會公正以及現在所宣揚的讓所有人共

同富裕和享有更多的自由等神話不攻自破 。

口述歷史,也就是一種以談話記錄為基礎的報告文學,目前在中國方興未艾。許多中國作家、電影工作者和記者越來越想清楚地了解那些歷史書中沒有提及的事件,以及過去幾十年人們真正經歷的事情。但這樣的回憶文化,這樣一種體裁類別,中國至今沒有一個稱呼上的概念。而廖亦武就是那些最激進、最熱情、最卓越的考古學家和檔案學家中的一員。"

《柏林日報》也回顧了廖亦武因《屠殺》一詩身陷牢獄的經過。對廖亦武被禁出國一事,該報寫道:

“他雖然持有護照及正式邀請函,按照憲法他應享有言論自由和旅行自由,中共作為主賓國參加法蘭克福書展是一個關係國家聲譽的項目,但是如果黨擔心自己的名聲或所謂’國家穩定’會受到損害,法律就一文不值了。當局常用’維護國家穩定’的說法為違反憲法的行為進行辯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