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平凡關注人權 成就默克爾魅力

Facebook

【新唐人2009年9月28日訊】連任的德國總理默克爾,民意支持度曾經高達80%,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最受人愛戴的總理,一般媒體認為,默克爾的務實態度才是真正讓她與眾不同的原因。從被取笑的東德土包子到國家與人民的驕傲,究竟是甚麼因素成就了默克爾的魅力?以下是我們的報導。

連任的德國總理默克爾,1954年7月生於德國漢堡市,萊比錫大學物理學博士。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之後,投入到蓬勃發展的民主政治運動中。1989年底,默克爾加入新黨「民主覺醒」。自2000年開始,默克爾就是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簡稱CDU)的主席,並在2005年11月22日,成為德國歷史上首位女性聯邦總理。

過去默克爾曾以德國總理身份訪問中國三次,分別在2006年5月,2007年8月,以及2008年10月。在東歐共產政權下成長的經驗,讓默克爾於訪華期間特別關注中國人權問題,曾在北京會見《中國農民調查》一書的作者、維權人士、以及公民社會代表。她曾在二00七年訪問北京前表示,與中共領導人會面時,不會逃避提出尷尬問題,也強調中國人權記錄是中德對話的重要議題。

一般媒體認為,默克爾的外交政策務實,而非只具幻想,因此重振了國際社會多邊主義關係,而在內政方面,默克爾致力於醫療、稅制、退休金、及勞動市場的改革,也讓她獲得國內各黨派的好評。

新唐人電視 余翌凡報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