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中式英語還是中式教育?

Facebook

【新唐人2009年9月9日電】 最近,英國“衛報”刊登一篇題為Could it be the end of Chinglish?(“中式英語是否已陷入窮途末路?)的文章,稱Chinglish中式英語正面臨滅頂之災,原因是當局為迎接世博,將全面掃蕩中式英語。同時,文中亦引述一位力挺中式英語的德國人Oliver Radtke稱,中式英語是“英語字典和中國語法邂逅的美妙結晶。”有網友於是將文章貼於 “天涯”之上,並改題目為“英國衛報:中國式英語其實很有水平,不該取締”。一時間,論壇像炸開了鍋似的,跟貼者眾,而且幾乎都是一面倒地力挺這種所謂“Chinglish”(此詞不見之於主流英語詞典,疑為中國人所創。)

這裡似乎反映了幾個問題。其一,許多網友對語言現象缺乏認識,有些可能還是民族主義情緒作祟使然,以為有許多人支持的,暫時的語言現象,可以不問能否交流均可站穩根基,乃至發展為一種獨立的語言而被世人廣泛接受。試想想,像“fuck good”(乾貨)這種粗鄙而且令人不知所云的所謂“英語”,老外們(長期居住於國內的“中國通”們自然另當別論),又怎麼知道是什麼東東?交流的功能失去,又何以成為一種獨立而為世人廣泛接受的語言?如果說,“fuck good”這些尚可在廣泛的英語學習者及被學習者之間“交流”,那末,“the rust embroidered shoes approve the zero concurrent y camp”則令人如墜五里雲霧之中。連中國人彼此之間都不能交流了,又豈能奢望成為可與黑人英語比肩的一種英語?

其二,視個別現象為普遍現象。文中只說一位而且還不是母語為英語的德國人對中式英語產生狂熱,更重要的是,無一權威英語專家對此現象加以肯定。也就是說,這是極個別的現象。就如,希特勒為世人所唾棄,但偏偏還有一些人為他張目,緬懷他的“豐功偉績”,我們不能由此得出希特勒為世人敬頌的結論吧?由此看來,這似乎是許多學習者和被學習者懶於學習和厭倦英語的遁詞。

其三,人云亦云。文中說的社交網站Facebook上的“救救中式英語”(Save Chinglish – China’s disappearing culture)小組,其實是一個嘲笑中式英語的小組。小組開宗明義道:本小組專為希望從語法蹩腳,語境不當,拼寫令人難堪的英語中找樂子的人士而設。而文中提到的另一個小組,也大同小異,同樣是以恥笑中式英語乃至恥笑中國腐敗文化為目的。當然,比這些更出名的還是www.engrish.com(Engrish為日本人所創),所引文字天天不同,但都是為取笑中式英語及其它搞笑的“英語”為目的。明明是貶,卻有這麼多人跟著乍呼,視之為褒。這是何解?遇事不動腦筋,不研究,不分析,人云亦云是也。

如果說,中式英語在一般學生之間流傳也就罷了。可它偏偏登堂入室,堂而皇之地進入了大學學報之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許這也就罷了,畢竟咱們的教育早就爛透了,況且,咱們中國的奇聞怪事,哪天沒有?但人家偏偏不肯善罷甘休,換一個包裝,改頭換面成了“哈佛英語”。於是乎,這種“被哈佛”的英語便神聖地,光榮地,自豪地登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重點推廣。至於這“被哈佛”的英語,到底是怎麼登上商務部的大雅之堂的呢?內鬼?間諜?俺不敢深究,畢竟,這可能涉及國家機密,少說為佳。

──轉自《一五一十部落》 本文分析不代表新唐人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