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周:人類面臨水資源污染和短缺

Facebook

【新唐人2009年8月21日訊】為期7天的“世界水周”(The World Water Week)正在斯德哥爾摩進行,討論安全水的供給、衛生設施、氣候暖化等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世界水資源利用和研究的重要論壇之一。亞洲由於高速的工業化和人口增加,其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水資源有巨大的影響,是“世界水周”的焦點話題之一。

下面請看本臺從瑞典發來的報導

8月16日到21日的“世界水周”在斯德哥爾摩舉行,60多個國家、地區的2000多位的政府官員、專家、企業和非政府組織參加。今年的焦點是跨國水資源的合作、及生態系統管理與經濟發展的協調。

瑞典國際發展部長卡爾松表示,亞洲各國之間的水利用和合作需要接受挑戰:

瑞典外交部國際發展部長卡爾松Gunilla Carlsson:“挑戰是需要有一套良好的水管理制度來避免水污染。 由於人口的增加, 我們需要好的水管理制度和資源來保證水的生產和消費。 這也是個健康問題, 我們需要合作、和相互學習。 我希望斯德哥爾摩可以提供好的模式。”

中國經濟發展,作為“世界工廠”,成為世界資源消耗和污染大國,正在付出昂貴的水環境代價。

自然保護基金會李利峰博士:“中國600多個城市,有400多個面臨著不同程度的缺水。缺水和水污染的問題,我覺得這是兩個非常非常關鍵的問題。水污染, 剛才談到,70的江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這確實是關係到我們的健康、當代人的健康的問題, 也是關係到我們子孫後代的問題。水的使用和利用過程中得到的污染,如果不能有效的淨化,污染的水如果進入農田、進入整個的食物鏈, 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大的健康隱患。確實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這也是中國的很多局部地區,個別地方出現很多發病率非常高的地方病或者, 癌症的發病率非常高,主要的原因就是水質污染引起的”。

新唐人記者周宇張華斯德哥爾摩報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