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鋁收購力拓未果引發關注與反思

Facebook

【新唐人2009年6月1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燕青)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收購澳大利亞力拓礦業集團的整個過程以及最終沒能獲得成功這一結果,引發了各界的關注和反思。

政治與商業因素均有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樂意付出240億澳元的鉅資收購澳大利亞力拓礦業集團,但是未果。國際間的分析人士認為,這其中既含有政治因素,也有商業因素。

澳大利亞一家研究機構(Fat Prophets)礦石資源部門的主管蓋文.文特(Gavin Wendt)表示,中鋁準備投資的規模,讓很多的澳大利亞人感到不安。

國際金融業評論人士菲利普.包潤(Philip Bowring)星期一從香港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澳大利亞官方和民間對中方投資計劃之所以感到不安,是投資背後,或者說是投資過後,會發生什麼。他說,除了金融控股以外,更讓人擔心的,是收購以後,在澳大利亞公司、具體說礦產的開發、運作和決策方面,中方將擁有的決定性影響力。

他進一步說:“要知道,澳大利亞方面很清楚,中方想要收購力拓鐵礦集團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投資,而是希望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控制國際鐵礦石的價格;而這一點,和澳大利亞方面即有著直接的衝突;澳大利亞一方作為鐵礦石的生產國,當然希望價格越高越好,而中方,作為購買方,自然希望價格降得越低越好。”

大規模收購重要產業仍極為敏感

德國馬歇爾基金研究所(German Marshall Fund)的亞洲問題專家安德魯.斯摩爾(Andrew Small)星期一從布魯塞爾對記者闡述了他的看法。

他說:“這起收購案讓中方瞭解到,即便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情勢下,也就是說很多地方、很多公司財政都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大規模地進行海外收購、尤其是對那些重要產業的收購,還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

斯摩爾分析說,中國政府近年來一直要推出的、包括能源企業在內的國家戰略工程,在國際商界和民間看來,都過於政治化。

英國金融時報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中國鋁業有限公司的總裁容升為國務委員,以及中鋁公司能夠獲得4家銀行的超低利率貸款,都說明,儘管這些公司在收購海外資產的過程中一再強調獨立商業運作的成分,但是這些公司和政府的聯帶關係還是很容易被外界看出。

馬歇爾基金研究所的斯摩爾說,一段時期內,中方那些看似咄咄逼人的海外投資和收購項目,勢必還會引起爭議。相比之下,那些規模稍微小一些的、讓海外企業感到確實是絕好的商業機會的投資和收購,成功的機率會大得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