緝毒人員身懷絕技 防堵毒品入境危害國人

Facebook

【新唐人2009年5月30日訊】察顏觀色 國境安全把關系列2(中央社記者劉得倉桃園機場30日電)毒梟走私常被形容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查緝毒品是一門高深學問,緝毒機關有特殊手法查緝毒品,而緝毒人員則身懷察顏觀色等「絕技」,就是要防堵毒品入境危害國人。

在查緝單位過去所偵破的運毒案件資料中,至少有上百種的走私模式,從人到物品都有,原因就是毒梟必須不斷以各種方法試探並逃避緝毒機關的查緝。

曾經有毒梟聽到一些以訛傳訛的說法,而去嚐試,例如有人聽說「毒品以藍色複寫紙包裹,就可以規避X光儀器的檢查」,但有經驗的緝毒官員說,一眼就可以識破其中有詐,因而順利破獲毒品走私。

資深緝毒官員指出,打擊毒品走私,就是和毒梟不停的鬥智,毒梟要從境外將毒品走私入境,從利用無知的無業遊民或小孩,到貪圖小利的民眾或賭徒,或者是被債逼到走投無路的人,甚至煙毒更生人,都會被誘惑鋌而走險。

另外,官員根據經驗說,供作運毒的物品更是千奇百怪,有厚鞋底的鞋子、燭台、粉末類的包裝食品、茶葉、一體成型的行李箱、造型玩偶、金屬模具、木質畫框、木雕、佛像等,真是所謂「族繁不及備載。」

雖然各機關將緝毒手法視為業務機密,但歸納其中重點,不外乎鎖定人或物。人的部份,就是針對特定班機和對象,在毒品輸出國來台的班機上,逐一觀察入境旅客。

官員指出,在入境短短的數10分鐘內,要找到可疑對象,對緝毒人員來說,是一大考驗,經驗的傳承很重要,像是觀察旅客的衣著、走路的樣子等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另外,最重要的就是眼神,做壞事的人,不論如何偽裝,都會露出馬腳,資深緝毒官員往往一眼就可以鎖定對象。

另外,毒品市場也是獲得訊息的管道之一,官員說,在一些特定節日前夕,由於市場需求量大增,毒品走私就會特別猖獗,例如像年底為應付聖誕節、新年假期的狂歡,或是一些特殊的音節活動等,毒品走私量會比平時多。至於毒品價格和景氣循環等,也都會影響到毒品走私的頻率。

航空警察局安全檢查隊表示,查緝毒品最重要的,就是鍥而不捨的精神,因為毒梟在走私毒品時,都會考量風險性,祭出孫子兵法的36計,例如過去有一名被法務部調查局鎖定的對象,曾經3次進出國門,也被攔查,但都一無所獲。

或許自認「運氣好」,這名旅客最後索性「玩大的」,1次走私11公斤多的一級毒品海洛因,結果被檢警單位一舉成擒,航警局安全檢查隊說,這就是毒梟和查緝機關在鬥智,但安檢隊永遠不會放棄。

安檢隊長潘漢平指出,除了堅定的信念,人員的訓練也是很重要的工作。一位有經驗的X光儀器人員,可以分辨旅客所攜帶的是一般食品還是毒品,毒品的種類為何,還有無法以X光儀器穿透的金屬模具或機具,則要分析重量與體積是否相符,判斷其中有無文章。

根據實際案例,潘漢平說,毒梟都會利用無知的旅客攜帶少量毒品,同班機上還有真正的運毒人士,他們先向查緝機關檢舉,讓無知旅客被攔查,趁查緝單位見獵心喜之餘,讓大量的毒品順利闖關入境。

其次,他分析,毒梟還會規避風險,甚至同班機中還有人監視運毒情形,只要一旦運毒者被攔查,就立即通報後端接應等人,讓毒品查緝工作無法繼續,毒梟永遠躲在幕後。

由於毒品是全球性的犯罪問題,查緝機關也和各國交換情報、經驗交流,透過彼此的經驗交換,防堵毒品流通的管道,但在經驗法則下,犯罪黑數仍是許多緝毒人員的夢魘。

然而,為了善盡國境安全把關重責,以及維護國人身心健康,對每天處在高挑戰工作上的毒品查緝人員來說,不斷汲取國內外新知、精進查緝技術和手法,是向毒梟宣戰的不二法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