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人紀念六四20週年

Facebook

【新唐人2009年5月30日訊】據《美國之音》報導,在紀念六四事件20週年之際,當年在莫斯科參加聲援中國學生運動的俄國知識界人士相信,中國遲早將進行政治改革。與此同時,俄國年輕一代人認為,中國六四事件對俄國目前的政局發展具有警世作用。

1989年中國爆發六四事件以及89民運之際,正值東歐和前蘇聯的政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1989年是當時蘇共領導人戈巴契夫推行新思維和重建運動關鍵和象徵性的一年。當時蘇聯社會人心思變,都非常同情和支援中國89民運。

回首往事 感慨萬千

俄羅斯漢學家貝格爾回憶20年前的情景感慨萬千。他說,蘇聯當時出現了一些示威集會支援天安門廣場的中國學生。貝格爾說,他記得他參加過當年在莫斯科的兩個聲援中國學生的集會。一個集會在今天俄國外交部大樓前斯摩菱斯克廣場上的公園中舉行。另一個在當時的蘇聯歷史檔案學院校園內舉行。後一個集會由著名歷史學家阿法納西耶夫主持。阿法納西耶夫被認為是當年改革運動中蘇聯知識界的一名主要旗手。

在這些集會上,蘇聯知識界和人權活動人士紛紛登場,踴躍發言支援中國學生。20年過後,一輩子都在研究中國問題的貝格爾說,他是樂觀派,他仍然相信中國能進行政治改革。

貝格爾:中國一定會進行政治改革

貝格爾說:“我認為,中國的政治改革肯定會發生。因為目前的情況是,中國需要競爭能力。中國過去的競爭力體現在依靠廉價勞動力,以過渡消耗能源和原材料,以及犧牲環保為代價促進經濟發展。但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中國需要改變發展模式,需要依靠發展高新科技等促進經濟,而在這方面離開自由是無法達到的。所以深刻變革肯定能在中國發生。當然這將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會立刻發生。”

89民運之際也正值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首次訪華,中蘇關係開始解凍。戈巴契夫訪華當時曾引起天安門廣場絕食學生的關注。俄國新聞工作者波德拉比尼克說,天安門廣場傳來的槍聲同當年蘇聯社會重建和變革的氣氛格格不入。當年蘇聯知識界曾期望剛剛結束訪華的戈巴契夫能嚴厲譴責和制裁中共當局,但這種情況沒發生,大家都因此非常失望。但共產黨的形像卻隨者天安門廣場的槍聲徹底掃地。

北京的槍聲震動人心思變的前蘇聯

他說:“在蘇聯經歷了史達林,柬埔寨經歷了紅色高綿波爾布特等一系列共產黨殘暴統治後,我們都覺得共產黨的形像已經惡劣到不能再惡劣的地步了。但偏偏卻在這時從北京傳來了屠殺學生的槍聲,這當然讓當時充滿浪漫氣氛,人心思變的蘇聯社會十分震驚。我們當時都對中國當局的做法十分氣憤。我們當時都覺得,人類社會正處在20世紀的尾聲,人類社會應日益文明,根本就不應該發生這種野蠻殘暴的舉動。”

六四對當今俄羅斯政局有重要意義

但中國六四事件20週年之際,今天的俄國社會對此毫無反應。俄國官方也默不作聲。戲劇導演,俄羅斯民主派政黨亞勃盧集團的積極分子格涅茲季洛夫說,當今的大多數俄國人對政治漠不關心,年輕一代俄國人都不知道天安門事件。今年24歲的格涅茲季洛夫認為,一些關心政治的俄國青年人仍然願意了解更多的天安門事件的經驗。他說:“我認為,中國的89民運和天安門事件對今天從事政治的俄國青年人來說非常具有實際意義,但遺憾的是我們對此研究不夠。”

格涅茲季洛夫說,俄羅斯現在走的不是民主之路,俄國政局走向讓人失望。他擔心克里姆林宮也會象當年中國當局鎮壓學生那樣對付俄羅斯的群眾示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