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醫改再改

Facebook

主持人:各位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近年來醫療改革一直是中國老百姓最關注的話題之一,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困擾著大多數的民眾,而且直接影響到人民的身體健康,甚至攸關生死,面對這一現狀,當局不得不再次推出新的醫療改革方案。

新方案雖然還沒有面世,但是很多人已經對此有所期待,那麼現行的醫療體制,存在著哪些弊端,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新方案可能改革的內容有哪些,是否會符合廣大民眾的需要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關注的話題,今天是資深評論員杰森先生為我們來分析,杰森您好。

杰森:林雲您好。

主持人:我們知道中國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實際上已經被老百姓說成是三座大山之一,這個問題是非常沉重的。而且老百姓說「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就回到了解放前」,當然,解放前不一定真的像想像中的那麼差。但是,這個問題就反映了中國看病難真的是非常嚴峻,那到底這現狀是怎麼樣的呢?現有的醫療體制的弊端到底在哪裡?

杰森:我們知道,中國看病到底貴不貴,到底難不難的問題,網路上爭論得很厲害。這次開兩會的時候,十幾個來自於醫療界的委員再一次聲稱,以前他們也聲稱中國看病不貴、不難,這回再次說中國看病不貴、不難。

主持人:這是業界人士。

杰森:是業界人士。但是底下老百姓確確實實……特別是農民工、農民都說特別貴、特別難。

主持人:都屬於社會的中下層的人。

杰森:這個問題主要出在哪裡?很多老百姓就說,醫院看病貴到你「開著寶馬進去,騎著自行車出來」,整個來說,就好像把你給扒光了,一病就徹底返回貧困。

那麼為什麼同一個社會會出現這麼大的分歧?最主要原因就是,目前中國整個醫療體系和它的分配體系是一個概念,事實上它就是有餘的人它「給」你更多,而不足的人它「拿」你更多。

具體來說,在中國這個社會中,收入相對來說比較穩定、比較高的人,比如說企事業單位、公務員,他享受了最好的醫療保障;而收入最低的,比如說農民或者是城市低收入人群,或者在一個工作不太好的,他甚至沒有享受任何醫療,就是有的話也是比較差的醫療。那麼這就形成了社會一個巨大的落差。

主持人:所以他們根本沒有感受到。

杰森:他們沒有任何的感覺,因為他們收入本身就很高,而且他整個的醫療保障體系非常的完善,報銷的比例又很高,可以達到80%、90%,高級幹部甚至達到100%。

那對於底層的百姓,他一年才掙那麼1、2千塊錢,而國家又……比如住院,平時一點都不能報,農村醫療合作社的話,最多給你報住院的話大概60%,那麼一住院就是幾萬塊錢,要自付40%,他一年的收入也拿不下來。

而且還有一個,中國整個醫療體系分布非常不均勻,中國的醫院實際上分為中央、省管、市管和縣管這四級。事實上在城市裡頭,它的醫療設備比較集中,而且很多大醫院都是部屬醫院,這種投入比較高的醫院都聚集在城市裡頭。

而農村的話是縣級的,它的投入本身就很低,而農村的人收入又低,醫療回報又少,要稍微看點什麼大病的話,本地的醫療設備又不能完成他的要求,他又得長途跋涉,花旅費到大城市,到北京到各省會去看,這就更加看不起了。

事實上整個問題就出在這兒,我們知道農民占整個中國人口的70%,而城市裡也有20%到50%的低收入階層。所以你要這麼看的話,事實上中國確確實實是有那麼60%到70%的人是看不起病的。

主持人:您說的比例是60%到70%。

杰森:全中國……那是非常大的,從這兩方面來看的話,中國真的存在「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並不像象牙塔中那20%的人說的,中國不存在「看病難、看病貴」,那是對他們而言。

主持人:但是改革開放30年了,就像您說的,現在大城市裡頭的醫療設備其實是非常先進的,隨著科技的進步,醫術也在提高,足以解決一些疑難雜症的問題。但是為什麼我們小的時候反而沒有感覺看病難的問題,因為那時候都是報銷的,那這30年來,整個社會好像是進步了,錢也多了,為什麼看病問題會變得這麼激化呢?

杰森:這個關鍵原因就是醫改的失敗。

主持人:醫改造成了這個的局面?

杰森:我們知道,中共從50年代開始推行全民醫療,在60年代、70年代的時候,不管醫療水平怎麼樣,確確實實很多人都在單位報醫療費,所以醫療在中國來說,當時已經有公共醫療的狀態在那兒了。

反倒在80年代,中共進入所謂醫療體制改革,當時它主要是要卸包袱,因為很多國營企業已經是一塌糊塗了,整個中國財政也是一塌糊塗,在這種情況下,它當時就是為了卸包袱。但它說得很好聽,它說,現在你們到醫院,醫生不給你們好臉色,為啥呢?因為沒有引入市場經濟體制,如果把醫院推到市場上,你顧客就是上帝。

主持人:把你當上帝侍候了。

杰森:對,而且說以後政府出一部分,個人出一部分,然後企業單位出一部分,咱們三家共同努力把這個醫療事業辦好。所以就搞了第一次醫療體制改革,事實上就是把這種各個國家都認為是公益性的事業推到了市場,也就是醫療市場化。

那麼醫療市場化,對於國營企業來說,它脫身了,然後政府的投入相對來說,比例上減少了,它確確實實把醫院推到了市場,那麼醫院就變成了一個非常大的、拼命去掙錢的機構。

事實上醫院的財政投入非常低,比如說部屬醫院和省屬醫院,這些投入狀況比較高的,其實也就是5%到7%,整個醫院一年的花費5%到7%來自於國家,其它都得自己掙,那怎麼掙呢?掛號費又那麼低,只能來啥?只能「以藥養醫」,所以說整個藥費就很貴。

而且病人現在並不會覺得他成了上帝,反倒覺得他是去了一個攔路搶劫的地方。他知道醫院已經不是一個救死扶傷的地方了,醫院已經是市場經濟,醫生就跟那個賣菜的沒啥區別,雖然他也是掙我錢的那個人。

主持人:但是問題是買菜你可以不買。

杰森:菜可以不買,但是病不能。在這樣的情況下,醫生和病人之間互相不信任,醫生覺得我得顧我這個月的工資,顧我這邊的效益。那麼病人本身在意的是,他給我這個藥是不是真的,他是不是為了掙錢?他給我做這個檢查是不是對?而且醫院出了醫療事故,醫生就得承擔責任,就成了冤大頭了。所以整個醫患之間的衝突,也在這個過程中變得非常激化。

這樣的問題,很多人分析就是中共財政投入不夠。是財政投入不夠,中國目前整個醫療體制裡頭,財政投入大概只有13%到14%、15%,國際上通常的標準大概是40%,也就是中共不願意從腰包拿出錢來解決中國老百姓醫療的問題。

但是其實投入「不夠」這只個問題之一,投入的「不公」是問題的另外一個關鍵點。我們知道2005年、2006年,這不是我們說的,是中科院自己調查的結果,說,投入本身就不夠,而投入的80%的錢,投到誰那兒?投給了人數不到一千萬的一個特殊利益階層,這階層的主體是黨政各級官員,換句話說就是利益階層。它投入的非常不夠而投入的又非常的不公,其結果造成了什麼?其結果就造成了有70%廣大的老百姓,幾乎沒有正常的醫療。

主持人:這就是我們以前講過的,共產黨在跟民爭利的一個表現。

杰森:它所謂的醫療體制改革,就是把醫院推到市場,使得醫院變很糟,醫生其實不富,我們知道很多醫生,碩士畢業進到醫院裡頭,工資就只有1,500塊錢,比社會平均工資還低,他還是碩士就業的人。換句話說,醫院是虧的,70%的老百姓,80%的老百姓也是虧的,最終受益的只是很少部分的人,這就是中國醫改這麼多年的現狀。

主持人:那實際上是很悲慘的。可是我們知道,醫生救死扶傷這是天職,而且不管在公有制社會還是私有制社會,醫生救人是屬於一種公益事業,這是很普遍的,包括改革開放之前,中國也是實行這種公有醫保的,但是為什麼醫改之後,這個公益性的,應該是它本身的特色之一的東西,反而要給它改掉、忽略掉了呢?

杰森:我們當時也談到了,在特殊歷史情況下,它進行第一次醫療體制改革的時候,它的關鍵思維是「卸包袱」。

主持人:也就是立足於它自身的利益。

杰森:中共當時面臨巨大的財政困難,面臨了一大半國營企業都在虧損,那它就提出來說要跟國際接軌。這是中共一貫的手法,當它不行的時候,它就去撿一個國際上對它有利的東西,說是跟國際接軌,又說企業不能辦社會,所以要企業把職工的養老、醫療、住房都卸下來,在卸的過程中,其實就是造成這個的根本原因。

主持人:就算是這樣,那個時候窮,要卸包袱,不得不解決這些問題,那麼隨著改革開放,國家財政越來越豐富,現在已可以傲視全球了,為什麼在這個過程當中不多投資一點?這是關係到老百姓生命安全的問題啊!

杰森:這是另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當時中共要把包袱甩掉的時候,甩你沒商量。但是過去20年中,確實如您所說的,中國的經濟發展,始終是全球第一的,而且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又是2倍與3倍之多,所以中國這兩年可以說是有錢了,但是,中共這兩年是更有錢了。

前一段時間,我們在一些節目中也談到了,特別是過去5年裡頭,GDP的增長速度都是百分之十幾的速度在增長,財政收入也一直是以20%、30%的速度在增長,如果說中共富裕,那就是這過去5年,但是這個窗口在關閉,為什麼?今年它的財政收入在下降,GDP也進入緩慢的階段。

前面這幾年裡頭,特別是2008年,當時我們就斷言,如果在過去幾年,從2005年到2008年這幾年,中共沒有把中國整個社會保障體系,包括醫療、養老建立起來的話,那麼中國也許永遠是這樣的狀況了。

因為中共的體制是一言堂,它自己決定一切財富的支配,在這個過程中,老百姓沒有任何的發言權,所以它就把這些錢用於大建設、面子工程,包括辦奧運項目等等所有這些工程。它把錢用了以後,那麼轉過來,此時此刻你看它能投入醫療的已經是有限之有限了。

主持人:但是這個醫療問題因為關係到民生,在民眾當中反應就特別大,所以現在它也說要推出一個新的醫改方案,而且最近衛生部長在政協會上說,要拿出8,500億的錢來投入,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共開始在正視這個問題,真的想要對這個問題作一個很妥善的解決呢?

杰森:8,500億這筆錢,大家都在看,但是我最關心的是這筆錢怎麼花?如何能公平的惠及老百姓?我剛才談到一個概念,就是80%的中共財政投入,目前只落到了1千萬左右的黨政各級官員手裡。

而且中共自己報出了一個更加極端的數字,說整個中國大概有500萬的官員長期請病假,其中有40萬的官員長期占有中國各個幹部醫院的病牀和療養院,光這一筆綜合收入就是500億。

你可以看到8千億裡頭有幾個500億?所以,如果中共不給老百姓一個監督的機制,讓老百姓看著8千億怎麼花,這8千億能落到老百姓的手上有多少?最底層的老百姓,沒有任何社會發言權的最底層的農民的手裡頭有多少?所以我覺得中共掏出一個巨大的數字,又一個巨大的數字,在我來說,我覺得沒有任何意義,對普通老百姓也沒有任何意義。

主持人:那老百姓沒有其他指望了,醫療改革不靠政府,靠誰啊?

杰森:在中國這就是一個現實!目前來看,各個國家醫療都得靠政府,但是,在中國老百姓沒有發言權,媒體沒有監督的權利,這個時候,所有利益最終都轉向利益階層。

主持人:非常感謝您的分析。各位觀眾朋友,感謝您收看這一期的《熱點互動》,我們下次節目時間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