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要改變社會 網路改變紀錄片產業

Facebook

【新唐人2009年3月19日訊】(中央社德州奧斯丁19日法新電)近來被冠上「網路社群組織之王」名號的美國總統歐巴馬,現在成了努力想要散發訊息的紀錄片工作者效法對象。

英國「好故事」 (The Good Pitch)公司執行長史爾奇 (Jess Search)表示,網路文化和科技正在改變紀錄片製作業─從製作人如何發現重要的故事,到已經殺青的片子怎樣接觸到觀眾。

史爾奇在「南南西」(South By Southwest)一場座談會上說:「這讓電影工作者非常氣餒,因為他們以前所學有關電影的一切都不見了。」這場在奧斯丁舉行的座談,主題是電影和其他媒體在「歐巴馬時代」與公民運動的關係。

「好故事」獲得英國第四頻道BRITDOC基金會(Channel 4 BRITDOC Foundation)支持,運用新時代的工具協助紀錄片的發想、募款和發行。

史爾奇說:「紀錄片工作者出發點就是要改變社會,現在有必要在這方面做更多的策略思考。」

他說:「政治選戰中,利用網路科技在散佈訊息和組織社群的運用,也可運用在紀錄片上。」

britdoc.org的「好故事」社群把非營利組織、潛在的贊助人和需要主題或經費的紀錄片工作者連結在一起,並運用網路手法讓完成的作品呈現在觀眾面前。

英國一家預備學校發生的男童性侵事件,被拍成紀錄片「精挑細選」 (Chosen)。史爾奇以此為例說:「這部片子的目標觀眾就是政府的一個部長,他看了影片之後,就展開正式調查。」

相反地,有關全球漁業過度捕撈問題的紀錄片,目標觀眾就擴及世界上每一個人。

網路可以用來安排在家裡或聚會中放映紀錄片的活動,也能讓紀錄片轉貼到部落格和影像分享網站。

網路也可以用來號召群眾上網簽名,保證會到電影院觀賞,讓比較在乎賣座,而不在乎社會理念的電影院老闆放映紀錄片。

史爾奇說:「這是一種所謂的『終結電視』的模式。你們在這裡習慣很爛的電視節目已經有很長時間,我們英國才剛開始出現個現象,所以我們來學習。」

紀錄片「麥胖報告」(Supersize Me)的作者、「路邊景點」(Roadside Attractions)公司的史密斯(Dustin Smith)表示,在前任總統布希任內,美國紀錄片處境淒涼。

出席該討論會的史密斯說:「當時右派的人認為你幾近叛國,左派的人消沈沮喪,不想花10美元看一部只是反映他們想法的影片。」

「路邊景點」公司和好萊塢一家大製片廠合夥宣傳最新完成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呆帳」 (I.O.U.S.A.),做法是把它跟賣座電影的完整版連結。這部紀錄片主題是美國大得可怕的債務。

史密斯說:「之前我們在藝術電影院做正常的商業放映,結果根本沒人看。」

他說:「現在發行紀錄片有別的方式,大家要加以利用。如果你想讓本來就和你意見相左的人改變想法,傳統電影院就不是該走的路線。」

史爾奇表示,推銷紀錄片和推銷政治人物有很強的類似之處,因為有了網路,紀錄片跟政治人物都不再能夠只是對被動的觀眾傳播訊息。

他開玩笑說:「在英國,紀錄片工作者開始稱呼閱聽人為『過去稱為觀眾的人們』。」

史爾奇說:「往壞處想就是我們無法得到大筆現金和大批觀眾,好消息是,我們有有意義得多的方法,可以接觸到民眾。」(譯者:賴秀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