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台海和緩不能犧牲台灣主權與人權

Facebook

【新唐人2009年2月19日訊】(中央社記者林芥佑華盛頓18日專電)高雄市長陳菊今天在華府會晤美國官員與學者,她向媒體表示,美國朝野皆肯定台灣海峽當前和緩的發展,但她也表達,台灣人民不希望台海和緩的代價是台灣主權與人權。

陳菊應國務院邀請訪美,星期一抵達華府,陪同人員包括前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劉世芳。

陳菊此行也為今年7月高雄世界運動會的安全維護事宜與美國國土安全部討論合作細節,劉世芳目前擔任「2009年高雄世界運動會基金會」駐會常務董事。

陳菊、劉世芳以及民主進步黨駐美代表彭光理等人,上午會晤美方行政部門人員、中午與華府各主要智庫的兩岸專家學者餐敘。下午,陳菊向媒體說明此行收穫。

陳菊表示,美方官員對於當前台海和緩有正面肯定,美方不願被迫捲入兩岸之間的衝突,樂見兩岸關係降低緊張,但美方也重視台灣在野黨的意見。

陳菊說,美方推崇台灣再次和平政黨輪替是民主更成熟的表現,但美方也詢問,為何馬英九總統的中國政策,在台灣民間有人認為過度依賴中國、過於親中?

陳菊回答,她歷經台灣40年的民主發展,從黨外運動到美麗島事件被國民黨政府逮捕下獄,又參與創建民進黨、到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台灣首度政權輪替、再到今日民進黨敗選重回再野,有很多感觸,民進黨必須尊重人民的決定,但民進黨堅持維護台灣主權,主張兩岸和緩、交流,但台灣未來由2300萬人決定。

她說,兩岸和緩的代價不能是台灣主權喪失,也不應是台灣人權倒退,許多事件顯示馬政府在這兩方面受到質疑。包括中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訪台過程,人權受到嚴重傷害,還有司法偵辦前總統陳水扁、雲林縣長蘇治芬、嘉義縣長陳明文及其他民進黨人士的案件,也讓國內外關切台灣司法倒退。

陳菊指出,她舉這些事例說明,美國行政部門人士以及智庫學者表示理解。

她進一步表達,民進黨支持兩岸和平、充分交流與溝通,但台灣主權是社會的最大共識,「天下雜誌」的最新民調中,57.5%民眾主張維持現狀,因此,台灣社會各界的最大公約數,就是維持台灣當前自由、民主、人權與改革的現狀,她個人也支持這樣的公約數,台灣如果過度依賴中國,將會改變這個現狀,這不符台灣人民的利益。

她說,馬英九總統的中國政策並沒有獲得社會共識,但她也坦承,民進黨內部對於中國政策也有不同聲音,「至少民進黨員一致主張,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未來由2300萬人民自主決定」。

她強調,台灣政府的中國政策,不是一黨的政策,應該是全國討論、有反對黨參與、民間充分對話,不能僅反映國民黨一黨的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