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撤離重挫中國經濟 當局恐慌

Facebook

【新唐人2009年1月10日訊】由於08年下半年爆發的全球金融風暴,中國生產成本大幅上漲,僅珠江三角洲就有數萬家企業倒閉,昔日“世界工廠”熱鬧場景不再,導致大量民工失業,群體事件層出不窮,09年初始,外資企業紛紛撤離中國,目前愈演愈烈,重挫中國出口和經濟。已經引起中共高層恐慌。

  

據大紀元記者王珍報導,中共商務部、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等四部委去年年底聯合發佈新規定,稱如果外資非正常撤離中國,中國將跨國追究並提出訴訟。在外企撤離中國的同時,09新年伊始,隨著3年禁售期滿,瑞士銀行、美國銀行等又拋售中資銀行股,其他國際大財團可能緊隨其後,中國銀行業面臨“外資大逃亡”。

外銀拋售 中資銀行股大跌



在中國各大銀行中,目前禁售期已滿的外國銀行投資者還有,中國銀行的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淡馬錫(私人)控股、亞洲開發銀行,交通銀行的匯豐銀行,以及工商銀行的高盛、美國運通等。 據報導,接下來幾大外國銀行都有可能減持套現,而蘇格蘭皇家銀行和高盛的可能性最大。

  

去年秋,花旗、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國際投資銀行就已經開始出售在上海的部分物業,今年拋售中資銀行股是去年撤資行動的延續。

  

2008 年中國股市全年下跌65%,近三萬億元市值蒸發,是世界主要股票市場中表現最差的一個。2008年美國股市是經濟大蕭條以來最慘澹的一年,道瓊指數全年下滑34%,下跌幅度仍不能與中國股市相比。國泰君安證券公司的分析師吳永剛(譯音,Wu Yonggang)表示,“中國股巿目前處境危急,若所有大型的外商投資人都從銀行撤離,將重挫信心,這是中共官方最不想見到的。”

成本大幅上漲 外企紛紛撤離

中國自07年開始實施多項影響外資企業的政策,包括人民幣升值、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稅、徵收國土稅、兩稅合一、海關徵收加工貿易保證金以及08年年初的勞動合同法,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大幅上漲,引發外資企業紛紛撤離中國,僅珠江三角洲就有數萬家企業倒閉,觸發農民工失業與回鄉潮。

  

08年初,珠江三角州上千家鞋廠倒閉,超過一萬家港台企業撤資離去,觸發農民工失業與回鄉潮。在北方,很多韓資企業撤離山東。據統計,2003年韓資企業從青島突然撤離的有21家,此後逐年成長,2004年25家,2005年30家,2006年43家,到2007年達到87家。

  

部分外資企業將中國生產基地搬遷至以越南為中心的東南亞國家。如﹕著名的日本精密電子生產商奧林巴斯已撤離東莞,將工廠遷往越南。日本數位相機廠商奧林帕斯把深圳和廣州的兩家工廠整合為一,關閉其中一家工廠,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越南。

  

08年下半年爆發的全球金融風暴,外資撤離中國的現象愈發突出。08年11月6日,金風科技宣布與美國碧辟公司終止風電項目合作。幾乎就在同時,日本株式會社原弘產宣布撤出湘電股份控股的湘電風能公司。08年12月17日,德國杜爾公司從航空動力撤離了風電投資。

  

中國商務部最新調研報告也顯示,目前到中國考察投資團組大幅減少,大型外資企業增資計畫推遲,中小企業投資計畫暫停,部分外資準備撤離。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 去年11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 (FDI)為53.22億美元,同比大幅下降36.52%。

重挫中國出口和經濟

  

中國的經貿以外銷為主,面對全球金融風暴,由於外需疲軟,訂單量縮減,重挫中國經濟

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說﹕“中國出口的近60%直接或間接面向美國、歐盟和日本市場”,這三大經濟體陷入衰退,利用外資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他強調:2009年出口形勢嚴峻。

  

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進出口數據顯示,11月份出口1149.9億美元,下降2.2%;進口749億美元,下降17.9%。這是2000年以來進出口各項指標首次同時出現負增長。去年12月中國外匯儲備出現5年來首次下降。據央行數據,11月、12月流出中國的資金可能超過800億美元。

  

中國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副局長於華在廣東東莞表示,目前中國出口型企業與新增項目多出現停滯情況,原有項目也開始出現海外訂單銳減。“如果不積極採取應對措施,諸如東莞這種外向型城市將受致命影響。”

  

美國《當代中國研究》主編、著名經濟學家程曉農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外資已經在大幅度撤資中國,今後一段時間撤資速度可能還會進一步加快。他認為外資大幅撤離大陸,預告中共面臨全面性的經濟崩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