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純如:恐怖攻擊考驗印巴關係

Facebook

2008年11月26日,在印度金融中心孟買,同時發生多起恐怖攻擊,恐怖分子持槍及手榴彈攻擊火車站、餐廳、五星級旅館,挾持人質,造成近200人死亡,數百人受傷。整起事件不僅震驚國際,也對緩步進行中的印巴和談增添不確定的因素。

印巴和平進程原本就進行緩慢,其間因為兩國內部的政權更替,一向是走走停停,不時還兵戎相見。尤其在2001年印度國會遭恐怖攻擊之後,印巴關係呈現停滯狀態。好不容易從2004年開始,雙方進行「全面對話」會談,就安全、領土、反恐等八大議題進行協商,在2008年,第5輪的「全面對話」也已經展開。而 2008年11月25日,兩國的外交秘書才達成協議,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兩國的情報調查機構也將交換恐怖分子的情報。這當然是印巴關係和合作進展的一大步。因為一直以來,印巴之間充滿不信任,並且印度一直指控巴基斯坦軍方和情報單位,根本就是恐怖分子及民兵的靠山。因此,在恐怖分子資料的交換上,一直沒有進展。

當然,在11月26日發生的恐怖攻擊,不無可能是想阻礙兩國在「全面對話」的進展。而的確,從後續的發展來看,印巴之間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互信及合作的意願,也被炸得灰飛煙滅。首先,巴基斯坦原定要派其情報單位(Inter-Service Intelligence, ISI)首長至印度堪察恐怖攻擊的一些證據,但後來卻改派層級較低的官員。這當然對巴基斯坦是否有合作的意願打上問號。再來,印度的調查不斷顯示,恐怖分子來自巴基斯坦,而後印度政府終於正式向巴基斯坦抗議,要對方態度硬起來,負起責任。

在此緊張時刻,美國可能要扮演一個「公親」的角色,分別對印巴提出保證,慢慢恢復雙方的互信。這對美國當然不會是一個簡單的任務,美國因為急於打擊在阿富汗及巴基斯坦邊界的蓋達組織及民兵,已經和巴基斯坦之間關係緊張。若在此時對巴基斯坦施壓過多,恐怕將更激起巴國人民的怨恨。但是兩國還算克制,巴基斯坦總理吉拉尼(Gilani)接受CNN的專訪,表示巴基斯坦會負起責任,也會和印度合作,兩國關係不會惡化,但也暗示,印度在指控巴基斯坦之前,要提出證據。

這次恐怖攻擊是繼2006年的孟買火車恐怖攻擊之後,最大的一次針對印度本土的恐怖攻擊,而且在形式上,也和以前的恐怖攻擊有所不同,顯得更有組織有計畫。但恐怖攻擊的根本原因之一還是喀什米爾的爭議。恐怖分子可能和喀克什米爾的好戰組織「虔誠軍」有關。如果喀什米爾的爭議能和平解決,恐怖攻擊的動機自然會消失。而巴基斯坦首都萬豪酒店在今年9月21日,也遭到炸彈攻擊,造成60人喪生。因此,巴基斯坦對於合作反恐的意願還是存在的,這應是整個事件中的一個好消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