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巴菲特 備受敬重的道德投資家

Facebook

日前,法國總統薩科齊(Nicolas Sarkozy)公開指陳這次的金融危機,不是財務操作技術的危機,而是一場不折不扣的「道德危機」(moral crisis)。

的確,一如本報多位專家撰文指出的,這次衍生性金融商品所引爆的全球金融海嘯,根本原因肇始於人心道德的敗壞與過度膨脹的貪婪。如今西方社會也逐漸願意正視、揭論此事,同時他們也希望能有位「道德之士」領導大家度過這次難關。

這位備受期待的人,就是「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

被譽為「歐瑪哈聖人」(Omaha Sage)、「歐瑪哈神諭」(Omaha Oracle)的巴菲特,不僅是當今全球首富,也一直被認為是最具道德與良心的投資家。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也公開表示,希望下一任的財政部長是巴菲特。為什麼?

首先,巴菲特一向理性判斷、選股精準;多次預言並避開危機,且在危機入市、創下多次傳奇勝績;同時他向來有著幾項堅持:不投資不熟悉的產業(如網路科技)、不投資不道德的產業(如賭博)、不做短進短出的套利、不讓股東看不懂財報。

巴菲特對道德的重視,承襲自他那位剛正不阿的眾議員父親留下的身教。然而許多人所未去深入探究的是:為什麼「道德」這個看似抽象的詞彙,卻能造就股神的聲望與他的龐大財富?

一個重視道德的投資家,必然重視誠信和責任。

重誠信,可以取得股東與投資對象的信任,一方面獲得股東大量而長期的資金作為後盾,同時也可讓投資對象感到安心,不必擔心被短進短出來套利,因此有利雙方達成低成本、低風險的投資交易。重責任,則會特別重視投資對象的體質是否穩健、在業界的信譽是否良好,從而有助於降低投資風險、也讓股東權益獲得更周延的保障。

因此,重道德的投資家,可讓投資對象更安心地生產好的產品給社會大眾消費,同時也可吸引更多的股東跟隨挹注。對股東、投資對象、投資者乃至社會大眾來說,均有正面效益。

其次,巴菲特生活形象良好,雖貴為首富,卻生活儉樸;雖擁鉅富,卻將85%的財富捐作慈善;日常生活及工作中,處處與人為善、謙遜和藹、幽默風趣,待人總以鼓勵的方式取代批評或責備;遇上批評,總是忍讓以對。這位「慈祥老爺爺」,儼然成為美國道德標竿的代名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