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格鲁吉亞戰争影響世界格局

Facebook

主持人:各位好!歡迎收看《熱點互動》。8月8日當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到北京奧運會之際,俄羅斯同它以前的聯邦國格魯吉亞之間爆發了戰爭,並且是冷戰後前蘇聯地區最激烈的軍事衝突。

目前戰火雖然平息,然而矛盾並未解決,這場地域性的戰爭是如何爆發的?進一步又會怎樣發展?它對於世界的格局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我們今天請來本台特約評論員,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李天笑先生給我們分析點評,天笑博士您好!

李天笑:主持人好!

主持人:這場俄羅斯跟格魯吉亞之間突然爆發的戰爭,它是在怎麼一種背景下發生的?又怎麼剛好是在奧運召開的同一天?

李天笑:首先我們要看俄國跟格魯吉亞,格魯吉亞在19世紀中葉的時候就被沙皇佔領了,然後「十月革命」之後,實際上有過一段時間獨立,但是又被紅軍佔領,然後又成為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

在這整個過程當中,格魯吉亞和俄國之間的關係一直是衝突的,格魯吉亞一直想獨立,但是一直沒有成。到了90年代初期蘇聯解體之後,格魯吉亞是獨立了,但是格魯吉亞的兩個自治州,就是我們講到的南奧塞梯和阿部哈茲,這兩個自治州雖然要求獨立,但是並沒有成功。

他們在這個過程當中,一直是跟格魯吉亞之間發生戰爭,雙方有很多的傷亡。但是在1992年的時候,北、南奧塞梯和俄國以及格魯吉亞四方簽訂停火協議,由南賽和格魯吉亞、俄國三方組成維持和平部隊,把南奧塞梯跟格魯吉亞之間隔開。

從此以後,問題雖然表面上得到和平解決,但實際上俄國在這時候大肆的向南奧塞梯的僑民發放護照,吸取他們成為俄國公民。到現在為止,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南奧塞梯居民已經成為有俄國護照的居民了。在這期間,當然南奧塞梯有要求獨立,實際上也通過公投要求獨立,但是沒有得到聯合國和格魯吉亞的批准,所以這個問題仍然處在矛盾當中。

從兩個比較主要的因素出發,一個就是2003年當時格魯吉亞爆發了「顏色革命」,從原來比較追隨俄國的一個政權,轉化為追隨西方民主政治的政權。現在的總統是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畢業,正好跟我同一年畢業,1994年。

主持人:同學。

李天笑:他在西方受過很多的教育,在美國當過見習律師等等,跟美國的關係非常好。有這麼一個背景下之,因此美國在近幾年來一直幫格魯吉亞訓練他們的軍隊,先進的武裝部隊以及他們的彈藥基地等等都是美國建立的。這是一個情況。

再有一個就是今年年初的時候,北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準備吸收格魯吉亞和烏克蘭成為它的成員,一旦成為現實之後,如果俄國再打格魯吉亞的話,那北約就可以理所當然的出兵來保衛格魯吉亞。

在這種情況下,這一次是選在奧運期間就是8月8日早上凌晨,格魯吉亞發動對南奧塞梯地區的叛亂組織的攻擊,說是平亂,然後迅速的佔領南奧塞梯的主要城市。

到當天下午的時候,局勢有了一個突然的變化,就是俄國在外高加索出動大量的軍隊,俄國實際上部署了幾十萬的軍隊在那裡,還有大量的坦克,馬上一舉拿下了南奧塞梯,想控制南奧塞梯,而且向格魯吉亞本土進發,長驅直入,海陸空並進。現在拿下了它最主要的大都市格里(Gori),同時離它的首都只有35公里。

也就是如果俄羅斯坦克快速進軍的話,不到1小時就可以把格魯吉亞拿下來。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和歐盟一開始…布什在看奧運的時候,我覺得他好像被灌了一點迷魂湯,看了以後就是覺得好像不當回事兒。

主持人:沒有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

李天笑:他後來聽了匯報,回到美國之後,馬上發表非常強硬的講話,就是不但要派美國軍隊去人道性的援助,給他軍事物資,同時要求俄國馬上停止進攻,撤出所有軍隊。

另外,法國也在中間斡旋;德國也到了格魯吉亞的首都,跟格魯吉亞的總統進行會談。現在整個的局勢,雖然雙方都簽訂了停火協議,下一步局勢可能還是會有一些發展。

主持人:停火協議雖然是已經簽訂了,但是俄國的撤軍並沒有讓國際社會滿意,好像很遲緩。那麼在這一次軍事行動當中,俄國要達到什麼目的?

李天笑:俄國首先要達到的目的,就是要把南奧塞梯跟阿部哈茲從格魯吉亞分離出來。

主持人:讓它們獨立。

李天笑:對,這是它從92年開始,就一直在做的事情。

主持人:就是您剛講的給他們發護照成為俄羅斯的公民。

李天笑:這樣的話,出兵就有理由了,就說我出兵是為了保護在那裡的俄羅斯公民,保護他們的權益不受侵犯。這是一個。

再有一個,實際上就是阻止北約接納格魯吉亞和烏克蘭,進一步阻斷北約的東擴,因為北約已經經過兩次東擴了,進入第三次。

還有一個目的,就是俄羅斯這幾年因為石油地位不斷加強,利用石油發展經濟,它想重新走回大國的舞台。因為俄羅斯自從蘇聯解體之後急遽下落,現在已成為二流國家,普京野心挺大,他現在是要走回去。

主持人:爆發衝突之後引起世人關注的,就是波蘭很快的在14日就宣布同意簽署美國在波蘭設立導彈防禦系統;另外,烏克蘭也宣布他的導彈防禦系統現在向西方開放。所以有人說俄羅斯這次的出兵好像是打了勝仗,他拿到了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這兩個地方,但實際在政治上是輸掉了,您同意嗎?

李天笑:我覺得有一定道理。因為從冷戰之後,美國、西方和俄羅斯之間處於一種相對合作的關係,因為俄羅斯也是放棄了原來的共產專制。但是最近幾年,實際上普京在急遽的向非民主方向倒退,在議會選舉方面、在控制媒體方面,都做了很多的手腳。

像這一次他本來是個總統,突然之間變成了總理,很多人都覺得很奇怪,因為在民主政治當中這是非常少見的現象,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種權力慾的繼續。當然不講這些,但是這幾年來西方跟他的關係,從這一次來說有急遽的轉變,國際局勢發生的變化就在這兒。

原來比方說布什跟普京雖然有比較微妙的個人關係,但是實際上兩國也有利益衝突,但是沒有充分的公開的表現出來。這一次剛開始的時候布什還不當回事,回來以後發表非常強硬的談話,首先就是中斷跟他的聯合軍事演習,對他參加G8的地位進行質疑。

另外,將來的合作關係也成問題,俄羅斯在西方的地位整個走向一種對立的方向。像烏克蘭和波蘭、捷克這些國家,本來跟俄羅斯的關係沒有鬧翻臉,這次烏克蘭卻非常明顯地要讓俄國的黑海艦隊在他領土上受到控制;捷克當然早就簽署了協定。

波蘭原來一直跟美國在簽訂條約上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就是波蘭想要問美國要比較高精尖的武器,比方說愛國者導彈,美國一直不給。但是這次事件反而促使美國就給他了,簽署了協定,反過來促使這些原東歐的共產國家通通站到了俄國的對立面。

再有,比方說歐盟的法國、德國這些國家,原來也是比較曖昧的。這次德國總理也親自飛到了格魯吉亞的首都;法國是中間斡旋;北約現在馬上就要開會。整個局勢發生了一種根本的變化,原來的冷戰局面好像是結束了,但是裂痕、陰影通過這個事件非常明顯的展現出來,而且裂痕加大。

主持人:就是說這場戰爭實際上對整個世界格局是發生了一個很大的影響。

李天笑:發生了一個很大的影響,不單是在東歐地區,俄羅斯跟他的前加盟共和國之間產生根本的對立,非常明顯。而且美國、西歐跟俄羅斯之間的這種對立關係,代替了原來那種所謂「合作伙伴」或者曖昧的關係,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轉變。這個轉變發生在奧運會期間,實際上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把中國舉行奧運的事情也邊緣化了。

主持人:這樣一來,這件事情在短期內,矛盾能夠得到解決嗎?

李天笑:俄羅斯在簽訂和約之後,他必須得撤回,但是他不會從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這兩個地方撤走,因為它的目的就在這兒。那麼這兩個地方如果俄軍不撤除的話,那就是非常大的隱患,這個隱患將使格魯吉亞跟現在這兩個自治州之間的關係,重新成為一個導火索,會使俄國跟格魯吉亞之間爆發各種各樣的衝突。

主持人:那就有可能成為世界上除了「兩伊」之外的第三個熱點。

李天笑:對,成為第三個熱點。另外如果格魯吉亞參加了北約的話,那麼北約又會參加進來,因此我想除了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地區之外,這裡又將成為國際衝突的熱點,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主持人:我在網上看到有大陸網友就說,在這一次格魯吉亞跟南奧塞梯之間的關係,就很雷同於之前的塞爾維亞跟科索沃之間的關係。說是美國在科索沃的時候他是支持科索沃獨立,而這一次又在強調格魯吉亞的領土完整,說這是雙重標準,您怎麼看這問題?

李天笑:這裡我們應該這麼看,就是格魯吉亞跟俄國之間的衝突,是有原來的共產陣營跟西方自由世界陣營的對立背景在背後,這是肯定的。

但是塞爾維亞跟科索沃之間的問題,是北約和美國並沒有向科索沃居民發放德國護照、法國護照、美國護照;而且第二點,科索沃當時有90%以上是阿族(阿爾巴尼亞)人,他們的宗教信仰是穆斯林,跟塞爾維亞的東正教是不一樣的;再有一個就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是由聯合國進行託管的,而且當時米諾塞維奇(塞國總統)對阿族進行種族清洗。

那麼回到這個問題上來,現在我們看到格魯吉亞和俄國之間的關係。首先俄國是直接參與了,他向南奧塞梯發放俄羅斯護照,這個方式實際上是用自己的勢力來影響南奧塞梯,把它做為附屬國或者中立國,或者獨立出來等等。這個現象在科索沃是沒有的。

再有一個,也有人指責說格魯吉亞對南奧塞梯進行了種族清洗,但這個問題沒有證據,就是有這個說法,但是沒有證據,不像當時(科索沃)國際輿論以及後來國際法庭都確認了這一點。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這次衝突本身是俄國親自出兵;北約當時只是用了78天的轟炸。所以我覺得兩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俄國直接參與;而在科索沃問題上,其他的國家是通過聯合國託管,最後才獨立出來。這是不同的一個概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