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分配有瑕疵 部分器捐愛心被浪費

Facebook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四日電)一心難求、一肝難求等情況,讓不少器官衰竭病患抱憾以終,可是,器官浪費卻也是醫界不為人知的秘密,醫界人士透露,由於十一家勸募組織的帶頭醫院各擁山頭,使得部分器官無法在有效時間內跨院進行移植,只好丟棄,所幸近年在修改作業細節後,情況才得到改善。

器官捐贈協會秘書長吳英萊說,她的哥哥在三十九歲那年不慎由高處墜落,摔成腦死,家人決定捐出他的心、肝、腎及眼角膜與手腳骨骼,第二天看到報紙才知道,肝臟因故沒有派上用場。

這是發生在十多年前的事,自從行政院衛生署在2002年六月捐助成立財團法人器官移植捐贈登錄中心以來,類似的事件還是發生。

一位不願具名的醫界人士透露,中部一家醫學中心曾經數次把器官捐贈者推入病房,上了手術檯摘下器官時,才臨時接到台北的醫院通知取消植入器官,突然間部分器官無處可去,幾個小時的時間一過,只好忍痛棄用。

當摘取器官的醫院接到取消移植電話時,常被迫連絡其他醫院,臨時接手醫院的醫療人員往往要飛車、搭直昇機夜半取回器官;還有一種情況是突然出現更合適的捐贈者,只好替預定的捐贈者安排器官出路,最有名的例子,是有一顆在高雄摘下來的心臟預計捐給三軍總醫院的患者,在體外折騰十三個小時,最後植入振興醫院的病患。

器官移植捐贈登錄中心近兩年統計,台灣一年約有一百五十人捐贈器官及組織,這位醫界人士透露,統計數字上的捐心者近八十人,這不等於所募到的心臟,有一年募到的數字可能破百,兩者之間的落差就是捐贈的器官被浪費了,醫界不敢公開數字,原因是怕打擊器官捐贈的意願。

浪費的原因之一,可能是預定手術的病人突然病況惡化,無法承受移植手術,器官移植捐贈登錄中副執行長劉嘉琪則提出另一解釋,有的捐贈器官或醫院募到的器官,狀況欠佳,不堪使用。

然而,亞東醫院的「三心人」黃泰明體內除了自己的心臟,另有兩顆狀況不佳的捐心,三顆心拼拼湊湊才湊成完整的心臟功能,在第一次換心時,黃泰明根本沒有時間等待更完美的捐心。他的例子說明了,器官浪費的真正癥結在於分配。

劉嘉琪說,國內共有十一家器官勸募組織,每一個組織的帶頭醫院還會找至少五家醫院合作,訂定管理目標,諮商輔導家屬,勸募及協調分配,培訓器官移植醫護人員。

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張效煌說,此一運作方式是鼓勵良性競爭,相較於單一的勸募單位,更能提高器捐的質與量。

然而,依照登錄中心公布的分配優先順序,心臟分配最優先順位是十八歲以下未成年病患,其次勸募醫院,第三是疾病程度,再其次是相同勸幕組織的醫院;肝臟分配卻是以疾病程度為最優先,其次是相同器官勸募組織,第三是才是勸募醫院。

這個分配優先順序,在心臟部分,有可能最急迫的成年心衰竭病患無法在第一時間獲得捐心,握有最多合作醫院的勸募組織內部找不到合適的受贈者,最後關頭才釋出器官,其他勸募組織如果不能在最短時間接手,過了時間,也只能浪費

這兩年,台灣移植醫學會一直在討論這個問題,才修正分配器官時,應同時通知三位病患準備移植,以免臨時狀況措手不及,器官浪費的問題才有所改善。9704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