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推出當代台灣藝術家聯展

Facebook

(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十八日專電)台北市萬華區的華西街給人的聯想是多層面的–古老都會區、夜市攤販與生殺蛇龜的表演和因現代化而改變的風貌。紐約藝術策展人 薛納,在當代台灣藝術家的作品中看到猶如華西街發展的歷史脈絡,他策劃的台灣藝術家聯展「華西街」三月十九日起將在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展出。 薛納在二零零七年訪問台灣。他將萬華區的印象對照所觀賞的台灣藝術家作品,認為當代台灣的藝術家以攝影、數位輸出、錄像、繪畫、聲音裝置、空間裝置等不同形式呈現出他們對於轉變中的台灣社會的詮釋,發人深省。

薛納與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合作推出的特展有十七位當代台灣藝術家的作品。 張乾琦兼具藝術家及攝影記者身份。他以黑白攝影作品「龍發堂」系列受到藝術界的肯定與重視。這次聯展將推出張乾琦探討台灣外籍新娘議題的「囍」攝影作品系列。

張耿豪與其雙胞胎兄弟張耿華經常共同創作以科技及暴力為主題的機械作品。這次展出的數位輸出作品「殺手藍調」,對於包裝在美麗外表之內的暴力及暴力成為消費性產品,有強調的批判意味。 常陵的油畫「群放馬」,畫面上呈現出傳統主題如動物及自然與當代議題如戰機及突變身體,似乎暗示末世紀的景象。吳天章的作品「日行一善」,兩張詭異笑的臉呈現一種滑稽怪誕的氣氛。

曾於雲門舞集二團「春鬥」中客席演出的舞蹈家周書毅在特展中推出的是融合舞蹈、劇場、影像與肢體表演的形式。他將透過進行裝置藝術的過程讓觀眾認識他對於社會環境、空間與身體之間關係的探索。 女性藝術家侯怡亭利用投影將各種可能的自我影像透射到作品中,結合幻想與真實。這次展出的「篡位者11 」以重疊模糊變形的影像讓觀者進入一種難以分辨真實面貌的迷離狀態。

華建強的壓克力畫「能源運補機」呈現的奇幻世界是藝術家嘲諷人類一方面渴望親近自然,一方面卻又為了滿足便利而去改造自然的矛盾思維。 在台南藝術大學任教的顧世勇的錄像作品是其空間裝置作品「經歷的震驚粉碎了經驗的光暈」一部分。

郭慧禪的作品「白瓷磚」及「藍鐵門」利用自身影像與空間環境結合,也是探討人與所生活的環境的互動關係。 藍元宏展出數位輸出影像「沉默之處」也是以自身身體作為創作主體。作品呈現的是躺在床上的人體冒出突變、異形器官,像是人體中毒或經過核爆後的效應,充滿怪誕、恐佈或令人作噁反應。

林欣怡展出影像藝術作品「新物種」是將自己轉化為身處想像中的未來世界 –熱帶叢林裡的仙女,身體有許多插座,以植入養份、能源及資料。類機器人的角色常常出現在林欣怡作品中,探討科技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 袁廣鳴展出的錄像作品「逝去中的風景」是他去年創作的新作品,延續舊作品「去除」的概念,將蒼翠繁茂綠葉的葉脈完全去除,藉著使用影像處理技術,將自然中的重要元素去除,製造出一個並非真實存在的人造自然。

機械動力藝術家徐瑞憲的作品常帶有機智的幽默感,擅長以舊機器零件、馬達、風扇皮帶及齒輪等工業產品,創造大型而精巧的機械雕塑。此次展出作品「之間」,是兩個標準廚房用金屬垃圾桶,觀者踩踏腳板,垃圾桶蓋自動掀開時,會無預期受到驚嚇,有如獅吼般的嘈雜謾罵聲及嬰兒哭泣聲隨即響起,徐瑞憲企圖呈現在相同的時間與空間中,生活環境週遭的陌生人物,所產生的各種對話或聲音,探討同一時空裡,人相互之間的關係。 曾御欽是二零零七年德國文件大展惟一受邀參展的台灣藝術家,最近並獲得國巨科技藝術獎,現正於紐約駐村。此次展出「其實我都知道」錄像作品也反映出他關注的成長主題。他的錄像作品多以孩童為主角,反映孩童時期自我發展及青春時期的恐懼、夢想及秘密對於生命過程的影響。

游智皓是小說家也是攝影家。這次展出的「低限」系列攝影作品記錄台北舊工廠影像及廢棄建築空間,呈現了台灣即便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狀態下,仍然存在很多閒置廢棄或髒亂空間。 翁郁琇為居住在紐約的台灣女性藝術家。此次展出裝置作品像透明水母般發出白光,並伸出觸角像是感應器般的搜尋外界的動態。

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在十九日晚間六時到八時將在經文處大樓舉行開幕酒會,介紹策展人與藝術家。這項聯展的展期到四月十七日。97031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