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中東行 外交成效評價不一

Facebook

美國總統布什16日結束中東之行返回華盛頓,但他促成以巴和平協議並孤立伊朗的努力並沒有爭取到阿拉伯國家的全力支持。這是他入主白宮以來第一次訪問中東,是否真能達到「亡羊補牢」的效果,各方的評價不一。

布什16日在埃及勿忙訪問,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在紅海勝地夏姆錫克迎接布什,但無歡迎儀式,顯示雙方關係日趨冷淡。

此前,布什訪問沙烏地阿拉伯,也難以使沙國全心支持他的中東和平進程、和「對抗」伊朗所構成的「威脅」。他與穆巴拉克會晤後發出警告說,要是阿拉伯國家置之不理,以巴和平不可能實現。

華盛頓布魯金斯研究所國際問題專家里德爾,他認為布什的中東行不管成效如何,還是起到了正面積極的作用,因為過去的經驗顯示,沒有美國介入,解決中東問題就是一句空話。

但也有不少評論指出,以色列總統阿爾默特和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都是弱勢領導人,再加上許多阿拉伯國家不喜歡布什,所以布什中東行的外交目標成效有限。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明居正:「2007年的時候,以色列發動了對黎巴嫩的戰爭,打的並不漂亮,收尾收的有點狼狽,這件事情對阿爾默特的傷害非常大,他的政治立場在國內屬於弱勢,所以這麼個弱勢總理…從以色列方面推動也是有困難的。

哈瑪斯和法塔赫的內爭使巴勒斯坦實質走向分裂,那現在阿巴斯只能統治約旦河西岸,變成受到哈瑪斯的控制,所以這兩個弱勢領導人你說對國內達成什麼協議,會對國內產生什麼效應?我想比較會令人懷疑。」

如今加薩走廊邊界是由以色列和被西方視為恐怖團體的哈瑪斯組織管理。

布什在總統7年任內之後才走訪以色列,令許多人感到「奇怪」;不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局勢在過去七年中急劇惡化,顯示布什中東之行的其中道理。

明居正:「一方面他覺得也需要以巴問題能夠逐步安定下來,另外就是說他做個人打算,名留青史也好,或是他能夠在離任前交出重大政績也好,我想這是他個人的期望。」

國際問題專家里德爾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則樂觀表示,如果布什能夠為中東和平進程注入活力的話,那也不失為一筆豐厚的政治遺產。否則他八年執政所能留下的就只剩伊拉克戰爭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