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歷史特展

Facebook

【新唐人】二次大戰日本戰敗投降,在1945年,62年前的10月25日,中華民國政府在臺北舉行接受日本投降的典禮,這一天被定為臺灣光復節。36年前,在1971年,同樣是10月25日,聯合國創始會員國之一的「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直到今天,中華民國台灣的2,300萬民眾,仍然被拒絕於聯合國之外。台灣從25日開始在國家圖書館展示這段珍貴的歷史相關檔案,為期半個月,供民眾前往參觀,希望能夠鑑往知來。

「鑑 往知來——退出聯合國之回顧與展望」特展,25號在台灣國家圖書館開幕,展出的歷史檔案依照時間的先後順序,包括從1949到1970年的「維護聯合國會 籍」時期,1971年「退出聯合國」時期、中間將近20年的「空窗期」,還有近15年的「推動參與聯合國」時期,以及「加入聯合國」,共五大主題,現場還 有部分首度公開展示的史料。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從中國大陸撤退到台灣,接著在聯合國就出現了「中國代表權」的爭議問題,副總統呂秀蓮在開幕儀式上提到了1971年的這段關鍵歷史。

台 灣副總統呂秀蓮:「1971年關鍵的年代,從2月份開始,美國的政策產生很大的變化,美國明確的提出兩個中國的政策,先是要歡迎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 國,但是確保中華民國在安理會的席次。到後來情勢逆轉、沒有辦法,所以還是希望讓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雙雙在聯合國,但是把安理會的席次,讓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當時的蔣介石總統堅持漢賊不兩立,錯估情勢。」

陳水扁總統指出,當時被迫退出聯合國,包括10個非常重要的附屬機構,例如國際勞工組織、WHO世界衛生組織等等,並再次重申台灣進入聯合國的重要性。

台灣總統 陳水扁:「這樣10個都是在1971年的、36年前的今天,我們全部都被迫退出,你說對我們影響不大嗎?對民生沒有影響嗎?對經濟沒有影響嗎?對我們所有的一切難道沒有影響嗎?只有政治上的影響嗎?」

第 二次世界大戰後,五個戰勝國包括英國、美國、蘇聯、法國和中華民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根據了解,中共多年來竄改中國歷史,宣稱抗日勝利是 由共產黨帶頭打仗,曾經有中國人提出質疑,如果這是事實,為什麼聯合國在1971年以前的中國代表是中華民國而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新唐人亞太電視 蔡億達 陳美生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