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回歸十年 香港民主自由倒退

Facebook

【新唐人】由香港浸會大學〈Hong Kong’s Baptist University〉和美國全國民主國際事務協會(National Democratic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共同研究獲得的調查報告顯示, 香港回歸十年后,港人對未來持樂觀態度的比例下降,回歸後民主自由都呈倒退趨勢。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有51%的公民表示對香港的未來抱持樂觀的態度,這和1997年6月剛剛香港回歸大陸時60%的結果相比,下降了9個百分點。

儘管香港7百萬人民的經濟條件良好,然而在香港回歸中國政權十年之際,在經濟的背後,人們渴望真正的民主和自由,希望實施普選和更多的新聞自由。

香港著名的民主派立法委員劉慧卿議員(Emily Lau),敢于發表批評北京的言論, 劉慧卿對香港在回歸後,在自由與人權方面的表現感到失望。劉慧卿說: “我們希望民主選舉,但是中央政府不斷地拒絕香港人民這樣的要求 ”。 劉慧卿相信,“只有在中國完全實現自由與民主后,香港才會真正實現自由與民主。”

前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以及現任的曾蔭權都都是中央政府所委任,而立法委員也只有一半是民選的。主管研究香港過渡時期項目的香港浸會大學教授麥可 迪勾耶,認爲不管是董建華執政還是曾陰權掌權,都使更多港人認識到普選對於香港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以及民主派人士都公開呼籲香港民眾,在7月1日下午一起走上街頭,向特區政府以及北京當局表達希望爭取普選的心聲與訴求。除民主倒退外,單純追求商業效益也使香港在回歸后新聞自由倒退。

香港回歸前最大的傳媒–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Jimmy Lai〉表示,香港回歸之後,大部分的媒體開始出現新聞自我審查,其他媒體都盡量避免觸及政治,主要是基於商業的考量。

黎智英在廣州出生,

但卻因爲敢言被中共當局禁止到中國境內旅行。黎智英表示:「當你看現在的香港媒體,你不會認爲這裡有新聞自由。所有的媒體人都為北京當局做事,其中有些甚至就是北京的唇舌,這些媒體都進行自我審查,否則會遭到迫害、威脅或恐嚇。

同時,親港府和商界的保守利益集團,經常在北京無形之手的影響下,向媒體施以經濟壓力,而北京對個別新聞集團的直接影響更是日益龐大。

2003年七月,香港五十萬名民衆湧上街頭, 抗議中共要推行的一項反顛覆法案〈anti-subversion bill〉,這次抗議活動震驚了中共當局,也對「一國兩制」構成了嚴肅的檢驗。普遍認為“反顛覆法案”會對香港自由造成威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