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張清溪教授和陳勁松對談中國消費市場

Facebook

【新唐人】日前,台灣大學教授張清溪和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陳勁松舉行對談,一致認為中國在未來不可能成為消費市場。中國的產值背後大部分是成本,而中國國內消費不足的問題很嚴重。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這場經濟對談。

有許多跨國企業,將中國視為一個未來的消費市場,認為龐大的人口將帶動龐大的消費力。

兩位經濟學家在台灣大學舉行對談,一致認為中國亮麗的經濟產值數字其實是假象。陳勁松提出,農民年收入不到兩百元,中國的產值背後大部分是成本。

“產值提起來很高,哪裡需要工人也是產值,哪裡搞了一個機場也是產值,投進去也是產值。但是裡面很多是成本,不是一個效益。”

中國國內消費不足的問題到底有多嚴重?極少數的高所得族群到國外消費,多數的低所得農民根本消費不起。台大經濟系教授張清溪指出,近期有新聞談到中國實施住房改革、醫療改革和教育改革,其實就是把原來的福利法變成商品法。也就是將原有的社會福利變成消費品。

“我有一個感覺就是這個東西是故意要做的,為什麼?他說因為人民不願意花錢,就逼著你要花錢,逼著你那個不得不花錢的地方要花錢。”

“這個政策是想讓人民花錢,費用提高,卻使得人民更花不起錢,現在很多農民生病都沒辦法看醫生,因為現在看醫生非常貴,腐敗是腐敗到教育跟醫院裡面去了!”

大多數的人民很窮,生活消費越來越貴,這就是中國經濟的真實情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