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國】何清漣: 西方人的東方夢

Facebook

【新唐人2005年4月26日訊】(新唐人電視臺記者林丹,謝宗延,陳修文報道) 2004年9月20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表了《2004年世界投資報告》,《報告》顯示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爲全球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2003年吸收的外資額達到535億美元;2004年截止到7月份,中國引進的外資已達570億美元。

>【林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當馬可波羅第一次將古老神秘的中國告訴給歐洲人時,西方人就開始了美好的東方夢。物換星移,世代更叠,無論是美夢成真,還是噩夢成咒,人們的東方夢從沒中斷,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能夠成爲全球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可見中國這個“冒險家樂園”的美稱真是名不傳。就像美夢有可能變成噩夢一樣,投資也一定會有風險。不過您別擔心古老的中國流傳著一門占夢解夢的學問。在今天《透視中國》節目中,我們就請著名經濟學家何清漣女士,爲我們解一解西方人的東方夢。 

勞動力低廉與SA8000標準

【何清漣】中國吸引外資其實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它的勞動力低廉。原來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土地成本相對低廉,但是近幾年來因爲房價上漲得厲害,土地價格也在猛漲,這一優勢正在慢慢的失去,可以說,中國之所以能夠成爲世界工廠,主要是依靠勞工的不體面就業機會和環境生態代價對出口産品的兩層補貼。

中國的勞動成本現在是世界上最低的。勞動力的成本應該是包含勞動力自己的生活費用;還有他維持家庭的生活費用;子女的教育費用;還有勞工退休之後的養老費; 醫療保險; 以及一些其他的福利開支. 中國的勞動力, 即所謂“農民工”的工資.幾乎沒有包含這些福利費用。在三資企業打工的工人,吃住水平都低於平均社會水平,一個月掙個三五百塊錢;一天工作十一二個小時甚至更長。這類農民工既沒有醫療保險, 也沒有養老保險。

美國建立了企業SA8000標準,號召民衆進行良心購買,拒絕購買發展中國家血汗工廠的産品。SA8000是一個評價企業的人權標準,建立於1997年,其中涉及八項標準:禁止雇用童工;改善勞工的福利;禁止超時工作;保護婦女權益等。中國現在這八項標準基本上都沒有達到,工作環境差;工時超長;雇用非成年工;勞工的勞保福利太差;尤其是很多有害物質的生産,根本就沒有任何勞動保護,所以如果按照這個標準去檢查中國的話,中國很多企業都沒有達到標準。

2004年三月美國勞聯産聯呼籲要提高中國勞工的工資待遇和福利待遇, 當時盛傳要在中國實行SA8000標準, 引起中國一片恐慌, 各地都召開研討會, 政府部門與企業界都在探討如何對付這個標準。中國媒體說這是美國大選年的一個選戰工具,美國給中國設置的一個陷阱什麽的,等等等等。中國政府與企業界對這個標準非常反感,因爲這個標準確實踩到了中國的痛腳。如果按照這個標準去做的話,中國的企業確實很多不達標。美國商會作了一個調查,結果表明如果要按SA8000的標準來衡量中國勞工的工作條件,將有一半企業達不到。而且如果真要實行,工廠的成本將大幅度提高,外國投資者將把他們的工廠設到越南、印度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去。

西方人的東方夢

【何清漣】西方人有一個東方夢,最早的東方夢的代表作是元朝時到過中國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寫的遊記。這個東方夢有個現代版,那就是從十年前開始的一個神話“經濟成長機會在別處”, 這個“別處”就是中國。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後果是中英南京條約簽訂,那時西方敲中國的門差不多敲了快一百年,終於用武力強行打開了。乾隆統治晚期,英國特使馬加爾尼到中國朝拜乾隆, 乾隆講“天朝物産豐盈,無所不有, 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拒絕與外國通商。五口通商以後,他們以爲打開了財富的大門;當時整個英國都沸騰起來了,商人們說一想到要和三萬萬或者四萬萬中國人做生意就激動得不能自製。

當時他們的設想是只要每個中國人消費我們一把刀叉,那麽我們的刀叉市場就已經非常龐大了,只要中國人每個人用我們一頂棉睡帽或者一件睡衣,那麽曼徹斯特紡織廠的機器日夜開動,都不足以供應中國市場。還有人將鋼琴運到中國,設想每幾個中國人只要有一個人用英國的鋼琴,那麽這個鋼琴市場就非常龐大。但是五口通商過去十年以後,刀叉的市場消失了,因爲中國人不用刀叉;鋼琴的市場也消失了,大量的鋼琴堆在中國根本賣不出去,因爲中國那時有自己的一套樂器系統,極少有人會使用鋼琴。而且中國人也沒有戴棉睡帽和穿棉睡衣的習慣,因爲窮人穿的都是自己織的土布,所以這些市場都消失了。

但是這個夢今天還在做。比如前幾年馬來西亞總統馬哈蒂爾就說過一句話: 我們要和中國人做生意,只要中國人每個人吃一勺子我們生産的橄欖油,我們馬來西亞的橄欖油生産就不足以供應它的需要。問題是橄欖油是油類中間最昂貴的一種,中國人目前根本就消費不起。所以我覺得他們對中國市場的估計,有很多是建立在他們想像上面的。比如像中國十三億人口的市場,其實最多就是有三億多有消費能力,但是這三億多也不是能夠無條件的消費外國的奢侈品工業,比如珠寶、昂貴的鑽石啊,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的消費。所以我個人覺得外國對中國的認識需要一段過程,這個市場要消失以後,也就是市場泡沫消失以後, 他們才會開始重新來評審中國。

最有趣的是,外國商品在中國佔領的市場比較有限,許多國家面臨的是中國製造威脅他們的同類産業。現在許多國家都開始在考慮如何限制中國産品擠佔他們的市場。這一點是歐美國家始料未及的。

中國最大的風險是金融危機

【何清漣】中國現在最大的風險,一會兒有人說是農業危機;一會兒說是能源危機;其實我倒是覺得這些危機還不是真正的危機,真正的危機其實是金融危機。

金融在現代經濟中間處於什麽一種位置呢?它的重要性就好像人的神經中樞或者供血系統,如果它一癱瘓,整個人就完蛋。中國現在恰好就是這方面出了嚴重問題。

衡量一個國家的金融系統是否正常是有兩個硬指標:一個就是銀行的自有資本金在銀行的總資産中間占的比例。這有一個國際標準,就是“巴賽爾協定”,它規定銀行自有資本不得低於百分之八,低於百分之八就等於銀行已經破産。

中國這個指標相當不好,一九九三年以來它的自有資本就一直低於百分之三,也就是它的自有資本金不足。中國政府一直想通過各種渠道來改善資本金不足的問題。從一九九八年到去年爲止中央政府由中央財政總共注入了一千多億美元;同時又剝離了一萬五千億不良資産,以圖降低銀行的壞賬比例。 但是由於近幾年鋼鐵産業的貸款平均是百分之四十八來自銀行,房地産是百分之八十來自銀行,所以就導致銀行前清後欠,就是前面清了這些爛賬,後面的爛賬又增加了,所以等於是不斷的是由中央政府買單。在這種情況下自有資本金一直無法有大的改善。國際金融專家說如果不考慮中國是國有銀行這一個特質的話,事實上,中國銀行在技術上已經破産了。它之所以沒有破産,是因爲整個中國政府拿國家的信用在那里支撐。

另外一個就是壞賬比例,中國政府自己公佈的壞帳比例不斷在下降,2004年3月底,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達到1萬8900億人民幣,約占貸款總額的19%,11月22日中國政府公佈,截至9月末,中銀集團(由四大國有銀行改組而來)的不良貸款比率降至5.16%。因爲太快,又沒有說明通過什麽途徑下降,所以當不得真,也沒有得到國際金融界的認同。國內自己的研究者就不認同。一些學者做了個《中國金融風險評估報告》說這里沒有計算剝離的壞賬;那里又沒有計算什麽什麽的,如果把這些加起來中國的壞賬是接近百分之三十五。

美國的“標準普爾公司”每年要給全世界的銀行評級。2003年他們給中國銀行系統評級,將中國包括四大國有銀行在內的十二大銀行都評成了B-級,就是高度投機級。他們認爲中國的銀行的壞賬比例太高,高達百分之四十五左右。

2004年中國政府準備將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拿到華爾街上市的想法沒能實現。只好將主意打到了“自家的後花園”香港。港交所1月4日發佈公告,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民生銀行將於2005年赴港上市,並就各家銀行的上市時間、籌資規模、承銷商等事項作了相關披露。與此同時在各銀行中號稱“旗艦”的中國建設銀行計劃前往香港籌資50億美元至100億美元,所選定的承銷商分別爲花旗銀行、摩根士丹利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四家銀行中,只有中國銀行的籌資額在港交所的公告中尚未公佈,其承銷商也未確定。如根據以前的報道猜測,中國銀行IPO承銷商估計爲德意志銀行、JP摩根,以及高盛或瑞士銀行中的一家,籌資規模大約在30億或40億美元左右。

中國各家銀行並未放棄到美國上市的打算。據說,目前中國多家銀行聘請了會計師事務所基本按照國際會計準則製作財務報表,但要想達到美國SEC的要求,必須要修改十幾萬張財務報表,這項作業工作量極大,而且要付出高昂的額外成本,還未必不出紕漏。

外資引進與資本外逃

【何清漣】大家一直看到外資源源不斷的湧入中國,但是很少有人去注意中國大量資本外逃。中國資本外逃非常嚴重,這幾年來是有增無減,到底是多少呢?有一個比例,在九十年代是百分之五十三;到了九八年以後,資外逃就是超過百分之百;兩千零一年的時候是百分之一百三十,那一年外資進入中國只有三百六十億,逃出去的是四百八十億;到了兩千零三年的時候突然宣佈資本外逃已經遏制住了, 但今年又說資本外逃成了狂潮。

資本外逃是個什麽概念呢?資本外逃就是外流的資本和引進的資本之比例。比如引進了一百億美元,流出去五十三億,它的外逃率就是百分之五十三。

中國資本外逃有幾個來源,一個就是貪官污吏把貪污了錢要外逃。第二點就是一部分企業家感覺政治制度沒給人以安全感,政策也經常朝令夕改,考慮到資本安全,因此要撤走。

最近這幾年又有一個以合法渠道外流的資金,每年通過留學流出去的資金在三十億到四十億美元之間。按道理一個國家的資本外逃是會使國家的資金嚴重失血,但是中國現在有一個外資替代,國內資金出來,外資源源不斷進去所以感覺不到資本外逃的嚴重性。

精英群體這麽樣大規模逃到國外來,使中國政府政治體制改革喪失動力。因爲他們不需要對他們的貪污腐敗後果負責任,官僚群體大都抱著這樣的心態,我走以後哪怕它洪水滔天。既然是這種心態的話,其結果就是無限拖延政治體制改革,因爲只有現存的政治體制才能保證他們最大限度的撈取金錢,謀取個人私利。

中國投資熱

【何清漣】近幾年到中國去投資已經形成了熱潮,香港猛炒中國概念股以後,很多美國基金會也去買了中國概念股。到中國投資已經成了一個趨勢,在歐洲尤其是如此。

我今年去德國的時候,有幾個留學生跟我說:你幸虧來得晚,如果你要是去年十二月以前來,德國的媒體都不會理睬你的聲音。去年正好是“中國投資熱”,當時一些德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公開的在電視上向他們的政府建議說:要到中國去投資,要跟中國發展經濟關係就不能得罪中國政府;不要批評他們的人權,不要批評他們的政治體制。他們政府幾乎是完全接受了這個建議。

至於法國,今年法國正好是跟中國交往的一個高峰年,三月份是中法文化交流月,幾百個中國團隊到法國去,法國覺得旅遊都可以賺一筆不小的錢,所以在法國現在批評中國的聲音很微弱, 而且得不到很多資助。

我覺得每一個企業或者每一家跨國公司進去的時候,他都有自己的戰略,但是一條是共同的那就是賺錢。其實呢,有成功的賺錢的,也有很多失敗而黯然引退的,但是國際社會在目前這個投資中國熱的時候,大家習慣性的願意看到那些成功的,對那些不成功的他不太願意講。不太願意講有幾個因素:他們怕他們的股票貶值;還有就是這是一個企業不光彩的事情,怕導致企業整體形象受損, 所以一般的就不太講了。

近幾年來對外商到中國投資,到底是不是像他們說的能夠淘金呢?也有人懷疑,但是呢這個聲音比較微弱。我也問過一些日本人,既然你們在中國都遇到種種問題,爲什麽還去投資?他們說,既然大家都去了,我們也得去, 至少要在那邊插一腳,有一個地盤,讓它維持在那里。至於什麽時候擴大投資, 就看形勢了。

中國現在就是像一個大賭場,我記得美國的一個商務參贊曾經跟美國一個商務考察團說過一段這樣的話:你們到中國去投資就像拎著一口袋金錢到拉斯韋加斯去賭博, 結果如何只有天知道。

【林丹】英國《經濟學家》雜誌,今年3月刊登了一組關於外資企業“在中國做生意”的系列文章,公佈了對上百家外資企業的實地調查結果。文章指出:中國社會道德下滑,世風日下,使投資環境惡化。這不僅嚴重地影響著外資企業的投資收益,同時也嚴重地挑戰著西方的道德文明。在下期《透視中國》的節目中,我們將詳細地爲您介紹,請您注意收看。

最後我們真誠地祝願每位投資者好運,同時希望您的投資給中國人民帶來真正的好生活。

點擊進入

透視中國Youtube官方網

新唐人透視中國欄目網

透視中國信箱:insidechina@ntd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