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二十大報告 各國專家學者怎麼看?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10月17日訊】中共二十大10月16日在北京如期舉行。身為中共總書記的習近平,在大會上用了大約兩個小時宣讀了一份政治報告。世界各國的主流媒體和專家學者們,紛紛對習的這份報告進行了分析與解讀。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相關報導中分析說,習近平在二十大舉行首日所作的政治報告中強調憂患意識,以及重大考驗、各種困難和挑戰等。近期不論是對內或對外,中共政府都面臨著重重挑戰。在國際上,有來自美國對於高科技企業的制裁措施、各界對於「一帶一路」的質疑,以及西方對於新疆和香港人權的批評;在中國國內,與「清零」防疫政策有關的大規模檢測和封城,使得中國已經陷入了經濟增長危機。

澳大利亞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的中國專家馬利德(Richard McGregor)則表示,當今的中國與美國之間,已經變成了「對抗」的關係,而習近平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的表態,粉碎了人們預期二十大之後可能會放鬆防疫政策的希望。

德新社在相關報導中指出,習近平在二十大上的發言,代表著中共改革開放政策的結束,取而代之的將是專制、黨的影響力和意識形態,而習近平正在採用這些共產主義的老方法來維持權力,卻稱之為「中國式現代化」。

而據路透社報導,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肯尼迪(Scott Kennedy)注意到,習近平在這次大會上多次強調了「中國特色」的重要性。他說:「習近平理直氣壯地為中共當前國內和國際上的一切作法辯護······最顯著的主題是,他強調從現代化到外交、社會主義等公共事務諸多要素上,發展獨特的『中國式』作法。」

肯尼迪認為,這表明「習近平希望中國共產黨、中國和國際體系走上一個非常不同的方向,而非美國與西方在上個所奠定的方向」。

香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觀察到,本次大會不再強調經濟發展和經濟改革,他認為這是一個重大的轉變。他說:「從黨的十四大到十九大,每次都明確提出經濟發展是黨的中心任務,然而這一次沒有這樣提。」

韓國首爾延世大學國際學研究所中國研究教授魯樂漢(John Delury)則認為,在清零防疫政策所引發的經濟和社會壓力下,習近平的講話,可能在許多中國民眾聽起來像是在做辯護。

澳洲悉尼麥考瑞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安全及犯罪學系教授季北慈(Bates Gill)評論說:「這本來就不是場政策演說,而是要讚頌過往成就、充分顯露對黨及其所選擇道路的信心,以及督促黨員更努力向前。在他打破最近的慣例,試圖無限期掌權之際,(這次講話)是要讚美黨以及從本質上來說──他的領導。」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分析稱,習近平顯然最關心的問題是「安全」,他似乎想把其政權的合法性建立在所謂維護「國家安全」的基礎上,而之前的中共領導人把他們的合法性建立在提供經濟成長的能力之上。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莊嘉穎(Ja Ian Chong)則直言:「我的確注意到對於安全的討論,這不讓人驚訝,因為在數道陣線上,中國(中共)如今要擔心的事比五年前多得多。」

(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胡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