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被摔手机 南京“鬼秤”事件发酵 网络热议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05月20日讯】南京市江宁区鱼摊用“鬼秤”缺斤少两,顾客投诉反被市场管理人员训斥还砸手机。事件在网络上曝光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有公众号发文分析指出:“鬼秤”屡禁不绝的根源在于地租经济式的市场管理体制,监管权力的垄断是导致商业道德败坏的根源。

当地时间5月18日上午8点多,一位“打假博主”在短视频平台抖音上发布了一条他在南京市江宁区东山第二农贸市场买鱼时,遭遇摊主使用“鬼秤”的视频。

从短片中可以看到,这位博主是以暗访的方式,暗中拍摄了整个买鱼的过程。在东山第二农贸市场的一个摊点买完鱼后,博主随即到市场的公平秤上去复秤,结果发现少了四两。

(视频截图)

然后,博主回去找卖家“讨说法”。卖家也不否认自家的秤有问题,承认是“九两秤”,然后毫无畏惧地跟着博主去间市场管理员。

博主没想到,市场管理人员看到有顾客来投诉,不是斥责或处罚缺斤少两的卖家,反而转头对着投诉者大声吼道:“滚开!别在这儿碍眼!”

于是,博主坚持据理力争。在两人理论过程中,那名市场经理发现跟着博主来的人中有人在用手机拍摄,于是立即冲上去抢夺对方的手机,随后将手机狠狠砸向地面。

博主报警后,警察来了竟也反过来责备博主:“你来买鱼用手机拍人家干嘛?你说这事怎么处理?”

这段视频在网络社群中迅速传播开来,引发中国网友对市场上“鬼秤”屡禁不止现象的热议。

有中国网友评论道:“如果属实,本来就应该是刑事案。被警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糊弄过去了。”另一位网友留言说:“地方保护主义,官黑勾结成常态。”

有网友则针对警方的上述言行评论道:“这真他么无语了。警察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还要问报警人。”另一位网友跟帖道:“肯定是已经收了黑钱,当保护伞了。”

一位网名为“默默看着世界”的网友则写道:“赔手机不算什么,因为平时收好处比赔一个手机划算多了,如果都合法经营,谁还送好处啊,还怎么吃拿卡要啊。”

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南京江宁区联合调查组5月19日发布情况通报表示:获悉网友5月18日反映江宁区某农贸市场卖鱼商户存在“缺斤少两”,以及市场方管理人员抢摔手机等情况后,江宁区对此事件开展了调查,“经查,该事件发生于4月22日”。目前,江宁区市场监管局对涉事农贸市场主办方和涉事商户进行了“立案调查”,市场方已对涉事商户予以“清退”。

通报并声称,江宁区下一步将在辖区内的农贸市场开展“电子秤专项检查”,打击“缺斤少两”计量行为云云。

对于官方的这份通报,中国网友也不买账。有网友在相关消息下留言,批评官方的通报“说的不清楚,全是套话”,并进一步质问:“重点是商户劝退吗?明显是管理问题,要不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承认缺斤短两啊!”

微信公众号“木蹊说”5月20日发表了题为《各地频现“鬼秤”,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的评论文章,直指全国各地农贸市场“鬼秤”现象屡禁不绝,而问题的根源就在与市场管理与监督权被高度垄断的体制本身。

文章坦言,缺斤少两的问题,全国各地都有,而且不仅农贸市场,包括加油站也频频被曝电子调表计量作假的乱象。不管石油也好,菜市场也好,他们为什么敢造假? 这与当前实行的 “行政垄断市场开发经营权”的这种“地租经济”本身有直接关系。

文章写道:“鬼秤的背后,是一种权力寻租,是一种抱团腐败。你想去监管它们,对不起,早就有小神仙走漏了风声,商户们收起鬼秤积极配合检查。群众冒着被报复的风险主动揭发,对不起,事后还要‘弄你一顿’。”

(记者竺颖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