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专题:韩流风云录

【新唐人2012年7月23日讯】(中央社首尔特稿)韩国于1998年喊出“文化立国”口号,以影视、音乐和游戏等大众文化为代表的“韩流”迅速占据亚洲市场,韩国流行音乐K-POP更登上欧美及台海两岸舞台,跃升为韩流最畅销商品。

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成长点,为韩国赚取了大笔外汇,为国家形象的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韩国更提出了“打造亚洲文化”的概念,新一轮“韩流”正蓄势待发。

这要归功于韩国政府的政策支援保护、先进的文化产业营运理念、以及韩剧经济产业链的成功施行,都是让“韩流”长期称雄亚洲市场的重要因素。

韩国前总统金大中政府,于1998年提出“文化立国”战略。为实施这一战略,韩国先后颁布了“国民政府(金大中政府)新文化政策”、“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等10几部法律法规,并于2001年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专责推动韩国的文化内容产业。

在“文化立国”战略中,随着政策的开放,韩国影视业积极导入“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把作品的市场性、收视率、艺术性和伦理道德影响作为衡量标准,极大幅度地调动了广大影视从业人员的创造性与竞争意识。

韩国知名电视连续剧“大长今”的导演李丙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将韩剧成功的“秘诀”之一,归结为“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由于很多韩剧都没有预先设定的剧本或初稿,编剧和制作商可以随时根据观众的反映及时调整,选择继续拍摄或直接中断不受欢迎的剧本。因此偶尔会出现电视台以剪辑的“特辑版”,来垫档因近乎“现场直播”的韩剧所发生的“开天窗”窘境。

据媒体报导,台湾八大电视台曾于2004年钜额投资韩国金钟学影像有限公司,合作拍摄了RAIN与宋慧乔领衔主演的韩剧“浪漫满屋”、权相宇和金喜善担纲主演的“悲伤恋歌”,并采购多部韩剧版权,为韩剧在台湾播映扮演了领头羊角色。

但在韩剧题材长期难脱离奇身世、劈腿外遇、争风吃醋、贫富之恋等老套剧情下,韩剧已不再是替韩国创汇攒进大把钱的“摇钱树”。

极其讽刺的是,韩流其实是台湾影视文化产业为销售韩剧、韩国歌曲而在台湾发扬起家,当年韩国“酷龙”合唱团在台湾狂飙时,就连姜元来和具俊烨自己也从来没想到会有此结果。

韩剧在台湾疯狂热播,甚至导致倪敏然等台湾老牌艺人不满,走上街头抗争。

早在1960年代,韩国为控管外汇外流,每年仅允许进口22部外国电影,其中华语片只能进口两部。为了鼓励韩国国产电影,韩国政府当局实施所谓的“LINK制”,即拍摄一部获奖国片,才给予进口外国电影的优惠权利。

因此岳华的“大醉侠”、王羽的“独臂刀”、李小龙的“精武门”、成龙的“醉拳”、李连杰的“少林寺”等,才能在韩国戏院连续上映数个月而不下片,替影片进口商赚取拍摄下一部韩国国片的雄厚资金。

为了保护韩国国产影片,韩国于1966年实施“银幕配额制(Screen Quota System)”,政府立法规定戏院的每幅银幕,每年至少要放映146天的韩国国产影片。

90年代中期以后,韩国国内几度出现主张缩小、甚至取消“银幕配额制”的论调。1998年12月2日,韩国外交通商部提议,参照与美国的双边投资协定,从2002年起,将放映韩片的天数限额降至92天。

韩国影界担心,如果这项提议获得通过,好莱坞洪水猛兽般的商业大片将逐渐淹没本土电影。由此爆发了一场知名导演、明星发起的韩国影界大规模游行示威,甚至在上映麦克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主演的“致命的吸引力”(Fatal Attraction)时,发生了戏院里遭反对缩减“银幕配额制”人士放蛇的事件。

1999年6月电影界又举行了剃光头抗议示威活动。韩国政府被迫让步,暂订在本土电影占有市场40%的配额之前,继续维持“银幕配额制”。

如今,韩国国产电影的市场占有率已可抗衡美国好莱坞大片,反而华语片在韩国呈现消声匿迹的窘状。

台湾私人文教机构“知韩苑”创办人朱立熙,于7月13日在首尔出席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国立国语院和培材大学联合主办的“2012年国外韩语专家研修会”结业典礼上表示,台湾人的韩国观从“哈韩”与“反韩”并存,到现在的“恐韩”。他认为与其盲目地反韩或恐韩,台湾人更需要虚心地“知韩”。

朱立熙接受中央社记者访问时表示,他从事朝鲜半岛研究迄今40年,见证韩国发展的历程。在战后不同阶段分别创造“经济奇迹”与“政治奇迹”,现在正进一步创造“文化奇迹”。

他表示,3项奇迹全都落实后,韩国可望开创亚洲新文明。他说,每年平均访问韩国3次,每次都会受到一次冲击,韩国的变化与进步速度之快,真的让他惊叹不已。

朱立熙表示,台湾在2004年平均国民所得被韩国超越后,现在两国差距越来越大,导致台湾人对韩国的观点从“哈韩”与“反韩”并存,到现在已有一股“恐韩”的心理在隐隐发作。

他认为,与其盲目地“反韩”或“恐韩”,台湾人更需要虚心地“知韩”,并且学习韩国人积极进取的精神。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官崔光植7月20日在韩国贸易协会主办的第67届首席执行官早餐会上,以“传统和现代创造性融合”为主题发表讲话时表示,从电视剧开始掀起的韩流热潮,如今逐步扩散到K-POP和卡通片等其他领域,带领着韩国文化出口。

2008年文化内容产业贸易额仅3.5亿美元,但2011年增至24.7亿美元,预期这将会推动一直出现贸易逆差的服务业扭亏为盈。

崔光植并指出,韩流方面也存在着问题。他说,在韩流出口中,“亚洲地区”和“电视广播节目、音乐”的比重偏高,分别高达70%和90%。这是因为文化内容产业对研究开发和行销的投资微不足道使然。

为了给韩流文化产业开拓新市场,韩国国内大型演艺经纪公司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增多。

YG娱乐公司6月初与现代信用卡公司战略结盟合作,进行了“BIG BANG Re-Branding”和“RE-MONSTER”计划。

“BIG BANG Re-Branding”是指创新组合BIG BANG的品牌形象计划。YG娱乐公司在擅长品牌管理的现代信用卡公司协助下,制作了BIG BANG的新标志。

“RE-MONSTER”则是现代信用卡公司支援音乐家对BIG BANG的歌曲“Monster”进行编曲后,透过该公司运营的音乐网站“现代卡音乐”发布。“现代卡音乐”将给入围前3名的音乐家提供登台演出的机会。

YG还将与三星集团旗下的服装制造公司“第一毛织”公司合作,在明年年初针对全球10至20多岁年龄层的年轻人,推出新的服装品牌。

SM娱乐公司今年4月,与经营汉堡快餐连锁店的企业“Kraze International”,合作成立了“SM Kraze”快餐店。

另外,JYP公司将与体育品牌锐跑(Reebok)进行合作。锐跑将参与JYP旗下歌手的新曲和音乐MV制作,JYP大老板朴轸泳则将担任锐跑的创意制作人。

专家认为,韩国3大演艺经纪公司与企业的合作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开始重视“文化行销”,经纪公司则需要实现业务领域的多元化。

韩国一名大众文化评论家说,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开始考虑“文化代码”,因此,文化行销已成为各家企业关注的焦点。从这一角度来看,企业和大型演艺经纪公司携手合作是个很自然的现象。

韩流的型式势将随着时代而变迁发展,试图出人头地的新秀层出不穷,大型演艺娱乐公司以地球村为对象,采取就地取材“以夷制夷”的培训新人方式,由欧、美、日、中的作曲家、编舞者、填词人并肩合作,都将促使适合全球化潮流的韩国流行音乐K-pop,继续将韩流推向世界。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