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川震 南都社论作者被停职

【新唐人2011年5月21日讯】5月12日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纪念日,《南方都市报》发表社论《躺在时间的河流上怀念他们》。表达对遇难生命的哀思,其中隐讳声援曾在震后到四川调查“豆腐渣工程”和遇难学生的艺术家艾未未。文章被众多网民在网上热传,也引起香港媒体及外媒关注。但是,目前撰写该社论的南都编辑宋志标已被停职。国际记者联盟促《南方都市报》停止自我审查,并确保该记者不会被辞职。

南方报系传媒人在新浪微博透露,这篇社论的执笔编辑宋志标“暂时被停职,恐怕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不能再写社论或版面评论”。

据报导,近期中共常委李长春和宣传部长刘云山将到广东,南都报社高层对宋志标的处分,有可能是在中国大的新闻管制背景下的“自律”行为。

《德国之声》引述国际记联(香港)和中国区代表胡丽云话说,国际记联是通过中国内地传媒人了解到这个消息的。另外国际记协还获悉,南方都市报准备关闭报社的评论版。

胡丽云表示:"自从中国的茉莉花革命发生后,中国的记者和作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他们如果写出和公共利益相关的事情,都感受到很大的压力,压力来自官方或者媒体老板,对记者来说,并不清楚新闻报道出来后,会不会引起’负面影响’,所谓’负面影响’就是当局界定这个事情不可以报道,怕引起混乱的状态出现。所以今年和往年相比较,新闻环境更加紧张。"

报导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陆媒体人评论说,目前的中国媒体人处在最逼仄的媒体环境中,很多媒体人在默默坚守,试图通过文字传递真实新闻和公众声音,但在中国当局的新闻管控下,加之媒体行政主管本身的自我阉割和审查,让很多的媒体人被缚住手脚,中国新闻渐呈萎顿状态。他觉得作为新闻链条中的记者和主笔,遵守了严格的新闻流程,如果文章真的被中宣部门认定违规,也应该由报社的领导担当责任。

香港新世纪出版社的创办人鲍朴对《德国之声》表示,他认为中国目前在传统媒体、网路、出版等领域的新闻管制成为一种常态:"南都社论的风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常态,那就是没有任何言论自由。其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时候,当局并没有明文规定媒体人什么样的文章不能写,而是记者或评论人写出文章后,一旦出现社会效果,然后当局就会惩罚个人,这样就会造成,下一个记者或评论人在写作之前就会考虑后果是什么,这是一个最要不得的’制度’–没有明令,用这样的方式来引起普通的媒体’自律’,这类似一种恐怖工具。"

鲍朴也认为对于报纸来说,评论版是最能汇聚公众意见和声音和传递主流价值的平台,报社高层或中国当局应该从这里倾听声音、尊重美好的人类价值。

《德国之声》报导,国际记联在得知宋志标被停职的消息后表示,对此感到失望和愤怒,要求南方都市报坚守新闻自由的立场,不要成为自我审查的工具,令新闻自由受到极大的损害,也要求该报停止自我审查和确保该记者不会被辞职。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