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学者:川震“双失”妇抑郁得想自杀

【新唐人2011年5月12日讯】今天(5月12日)川震3周年,当局高调纪念,但失去子女的妇女,部分抑郁得想自杀,却无人问津。

据香港《明报》报导,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陈丽云发现,一搬丧子、离婚的“双失”妇女,至今仍未从哀伤高峰滑下,当地提供的辅导极不足够,只靠一众外来社工伸出援手。

丧子终日哭闹 吓跑丈夫

陈丽云3年来的观察发现,地震中丧子的妇女,若再怀孕感情得以转移,有了新生儿、新目标情绪已见回稳,心底仍然记挂罹难爱儿;但至今不育的却难以释怀,终日以泪洗脸,“丈夫看见妻子终日哭闹也有很大压力,有的怕了回家,惹上婚外情,便和妻子离婚”。

陈说,失子失夫的“双失”妇女,部分抑郁得想自杀,但考虑到高堂仍在,基于对父母的责任活,却如行尸走肉。她估计,地震丧子的母亲中,六成人得以再怀孕,余下四成不育的,当中10%有婚姻问题。

除了“双失”妇女,陈丽云又关注失学失业的“双失”残障青年,希望当局可为他们制造更多就业机会。“此外,当局重点打造灾区旅游,但旅客不多。男性唯有跑到大城市找工作,剩下妇孺在村落,或会衍生家庭问题。”她认为下一步应重点援助灾民就业,社区才有希望。

复康设施不足 吁投放资源

“中国人说‘守孝3年’,但其实很多失去摰亲的灾民,仍未走出伤痛。”陈丽云留意到,需做多次义肢接驳手术的残障人士,面对当地社区复康设施不足问题。港府资助部分社福机构在当地提供的复康服务,明年完结,她担心灾民得不到足够援助,呼吁中国政府投放更多资源协助残障人士,并为灾民建立心理辅导系统,长线协助他们走出阴霾。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陈丽云定时到当地为灾民提供心理情绪支援。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