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鄱阳古迹“陶母墓”疑被楼盘推土机铲平

【新唐人2010年4月2日讯】中国古代有著名的“四大贤母”——孟轲之母仉氏、陶侃之母湛氏、岳飞之母姚氏、欧阳修之母郑氏,其中陶母湛氏,也是中国四大贤母中唯一有正史立传的一代贤母,“责子退鲊”“截发延宾”等典故已为人们耳熟能详,而坐落在鄱阳县的陶母墓,被列为上饶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600多年后的今天,鄱阳县城东牛岗咀,楼盘工地上机器在轰鸣,陶母的安葬之处已被夷为平地,古墓无存。当地文物普查人员说,他们在此普查作业时,房产开发商的推土机已经从这里推过,现场一片狼藉,陶母墓只剩平地一块。

四大贤母之一陶母墓被铲平 只剩一块平地

据大陆媒体报道,3月31日,在记者的要求下,鄱阳县博物馆的两名负责人带记者来到了陶母墓的原址所在地。在他所指的一块平地上,只有几堆建筑垃圾堆在一旁,看不出任何墓葬的痕迹。两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确定无疑就是陶母墓原址,原先的墓虽然简陋,但毕竟有墓葬的形式,现在是什么都没有了。

陶母墓安葬在鄱阳县的历史已算悠久。当地文史专家说,清同治十年(1871年)邑志记载陶母(243年-318年)逝后,安葬在城东六里牛岗咀山丘上;光绪十年(1884年),知府冯芳植重修其墓,二十五年(1899年),知县谭绍裘在其墓前立“重修晋太尉陶侃母墓”铭碑,以记修葺事;1923年,民国县知事张世范主持对此墓重修,墓以红条块石码筑,成梯形圆砌至墓顶,高达2米,直径3米,墓前建有青砖拱形茔门,墓墙左侧嵌有碑文石一块。从318年安葬在此到2008年,陶母墓已经历经了1690年的风雨。

当日,记者在现场看到,与狼藉萧条的陶母墓遗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正在建设“桃花源纪”社区楼盘,各种机器在大兴土木。

陶母墓被推土机铲平

也就是在2009年,鄱阳县文管部门在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时候,来到这里时发现,现场一片狼藉,古墓无存。

那么陶母墓被毁是发生在什么时候?鄱阳县博物馆馆长孙启凌对记者说:“应该是在2008年年底,因为这个地方就在楼盘开发区范围内,陶母墓被推了之后,我们就去找开发商交涉,他们不承认。”鄱阳县博物馆另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陶母墓所在地如果不是在社区范围的红线里面,也在过路通道的地方,开发商为了景观更漂亮就推掉了,“当时事发以后,我们都到了现场,还做了测量以及GPS定位。现在比较为难的是,陶母墓成了一块平地,在‘三普’的统计资料上,这处遗迹不好反映了,遗迹照片用的也是被推平后的照片。”3月31日,记者联系到鄱阳县“桃花源纪”一名刘姓负责人,他连称“不是我们推的,不敢去做那个事”,并表示陶母墓的位置并不在社区里面,而是在社区范围红线附近,墓在哪里,他们(博物馆)也说不清楚,也是凭传说来确定的。

鄱阳县博物馆这名负责人说:“陶母墓具体位置通过GPS定位都可以找到。关键是陶母墓就这么没了,我们这一代人是知道有这个墓,下一代就不知道了,所以说不能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

陶母遗迹亟待保护与开发

实际上,除了陶母墓,在鄱阳县还有延宾坊、德化桥等与中华贤母陶母有关的遗址。

文史记载,陶侃年轻时,陶母常用纺纱织布卖得的钱给他,希望他与胜过他的人交朋友。湛氏待人宽厚。一天傍晚,大雪纷飞,鄱阳孝廉、陶侃好友范逵数人途经他家借宿,然家贫无以待客,“室如悬磬”,陶母偷偷剪下头发,卖钱以购美酒佳肴待客,并将垫床新制禾草席子取出切碎喂马。范逵赞道:“非此母不生此子。”故《幼学琼林》云:“侃母截发以延宾,村媪杀鸡而谢客,此女之贤者。”“截发延宾”的典故由此而来。

当地文史专家告诉记者,北宋范仲淹知饶州时,即以陶母贤慈,命县城南隅朝宋桥名为“德化桥”,立“延宾坊故址”碑铭于桥头陶宅畔。记者在当地采访时,一路寻访找到德化桥,已经是十分破旧,在桥上当地居民还搭建了一些建筑,如果不是得到指点,记者很难发现这就是有着历史渊源的名胜古迹。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