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經濟回顧:中國經濟動力不再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7月10日訊】中國經濟發展腳步緩慢,美國有可能五十年來速度第一次超過中國;英國首相辭職,通貨膨脹、烏克蘭戰爭、經濟不景氣,繼任者挑戰巨大;三星電器逆勢增長,芯片銷售表現亮麗;趙馨時間﹕奇怪的衰退。

開場白﹕中國經濟動力不再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一週經濟回顧節目,我是東方。今年中國經濟表現相當的差,怪誰呢,動態清零唄,今年5.5% 的目標是達不成的了。歐美經濟也不景氣,物價飛漲,美聯儲、英國央行、歐盟央行都大幅度升息,老百姓不敢消費。不過中國經濟繼續降溫,對壓制通貨膨脹是有好處的,這是不少經濟學家的論點,這話怎麼說呢?

一方面,中國各地慢慢解除封鎖,供應鏈恢復運作,六月底中國到美國得海運貨物量超過了三月初的水平,從中國到美國西海岸一個集裝箱海運的費用比一年前降低了13個百分點。供應增加了,但同時歐美市場的需求下降了,大大緩解了供不應求的狀態。另一方面,歐美零售商積攢了大量的庫存賣不出去,因為去年擔心供不應求而過多進貨,積累了大量的庫存,需要減價清倉處理。這是會引起連鎖反應的,造成中共的供應商、中國的工廠同樣有太多的存貨賣不出去,今年四月份,中國製造業庫存跟一年前相比,增加了20個百分點,中國工廠自己都需要削價清倉,再加上人民幣貶值,中國產品的價格會往下走。

當然這只是一方面,壓制物價的一方面,它還有另一方面,刺激通貨膨脹的方面,現在中國大陸疫情起起伏伏,如果再出現大規模的封城,供應鏈再次遭遇瓶頸,又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那麼就會給通貨膨脹火上澆油。還有一個未知數就是大宗商品價格走向。

為了刺激經濟,北京政府沒准又要大興土木搞基礎建設,這會造成鐵礦石、金屬、和其它建築材料的漲價,對石油、煤炭、天然氣的需求會增加,也會漲價。不過,今天的許多經濟學家不再相信中國的經濟會像兩年前,疫情初起之後迅速反彈,國內是因為動態清零弄得企業和消費者對未來沒有信心,不敢花錢﹔對外是因為海外市場幾乎都處於通貨膨脹當中,消費者也不敢花錢。光是靠政府撥款、借貸搞基建,是不足以提振中國經濟的。

歸納起來說,中國經濟降溫,政府刺激也許能刺激大宗商品漲價,但中國商品價格下行的壓力還是更大,兩相抵消的話,對抑制全球的通貨膨脹是有好處的。這是今天的開場白。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