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5月05日訊】在中共肺炎全球大流行之際,科學界也不斷研究中共病毒(SARS-CoV-2)的變異情況。日前,科學家發現中共病毒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出現新的突變,可能使病毒的傳播能力更強。
科學界研究中共病毒變異情況的方法之一是透過「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資料庫,比對世界各地回報的中共病毒基因組序列。據The Prepared網站報導,中共病毒的刺突蛋白會和人類細胞表面受體ACE2(血管升壓素轉換酶第二型)結合,與病毒進入人體密切相關,而科學家在這種特殊蛋白質上發現突變,稱之為「S:D164G」變異毒株。該變異毒株最先從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的一組樣本中發現,到二月份更廣泛地出現在歐洲樣本中,此後便開始擴大傳播,如今已成為所有基因組序列中佔比最大的變異株群。至三月底,美國病例中該株群的佔比高達75%。
科學家一度認為,該變異毒株之所以廣泛出現,是因為傳播過程中存有「創始者效應」,即變異毒株隨著原始毒株一起傳播,但在分析變異毒株擴散的範圍和時間軸後,發現不論在感染率上升或下降的國家,其出現頻率都很高,推測該變異毒株很有可能增強刺突蛋白與ACE2受體結合的能力,使中共病毒的傳染力增強。
儘管如此,科學家在進一步分析和比對體內帶有S:D164G的武肺患者樣本後,發現這種變異毒株並未導致更高的住院率或死亡率,推測該毒株不會引發不同症狀,也不會加重病況。換言之,該毒株不具有更高的致命性,也不致影響現階段針對疫苗或療法的努力。
此前,《美國科學院院報》刊發了一篇旨在呈現中共病毒基因演變和擴散的論文。提交論文的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團隊,通過分析世界各地的160個病毒基因的進化關係,將目前發現的中共病毒分為A、B、C三個亞型。
其中,A型較為原始,主要集中在美國和澳大利亞,武漢也有少數病例;B型由A型變異而來,主要存在於中國及東亞地區;而C型由B型演化而成,主要發生在歐洲以及亞洲部分地區。
研究團隊得出結論指,這三個亞型是病毒根據不同人群的免疫能力變異而成,並且仍在快速突變,以適應在不同人群的體內生存。
論文第一作者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強調,病毒發生了太多快速突變,傳統手段很難追蹤其完整的家族譜系。他的團隊目前已將研究樣本擴大至1001個病毒基因組,以期獲得更廣泛的研究成果。
中共病毒屬於RNA病毒,此類病毒突變極為常見。2月18日,耶魯大學流行病學專家內森古魯巴夫(Nathan Grubaugh)曾在《自然》雜誌子刊《自然微生物學》上發表文章,指出病毒突變符合流行病學規律。
(記者劉明煥報導/責任編輯:祝馨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