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川震 南都社論作者被停職

【新唐人2011年5月21日訊】5月12日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紀念日,《南方都市報》發表社論《躺在時間的河流上懷念他們》。表達對遇難生命的哀思,其中隱諱聲援曾在震後到四川調查「豆腐渣工程」和遇難學生的藝術家艾未未。文章被眾多網民在網上熱傳,也引起香港媒體及外媒關注。但是,目前撰寫該社論的南都編輯宋志標已被停職。國際記者聯盟促《南方都市報》停止自我審查,並確保該記者不會被辭職。

南方報系傳媒人在新浪微博透露,這篇社論的執筆編輯宋志標「暫時被停職,恐怕在相當長時間內,都不能再寫社論或版面評論」。

據報導,近期中共常委李長春和宣傳部長劉雲山將到廣東,南都報社高層對宋志標的處分,有可能是在中國大的新聞管制背景下的「自律」行為。

《德國之聲》引述國際記聯(香港)和中國區代表胡麗雲話說,國際記聯是通過中國內地傳媒人瞭解到這個消息的。另外國際記協還獲悉,南方都市報準備關閉報社的評論版。

胡麗雲表示:"自從中國的茉莉花革命發生後,中國的記者和作家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他們如果寫出和公共利益相關的事情,都感受到很大的壓力,壓力來自官方或者媒體老闆,對記者來說,並不清楚新聞報道出來後,會不會引起’負面影響’,所謂’負面影響’就是當局界定這個事情不可以報道,怕引起混亂的狀態出現。所以今年和往年相比較,新聞環境更加緊張。"

報導說,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大陸媒體人評論說,目前的中國媒體人處在最逼仄的媒體環境中,很多媒體人在默默堅守,試圖通過文字傳遞真實新聞和公衆聲音,但在中國當局的新聞管控下,加之媒體行政主管本身的自我閹割和審查,讓很多的媒體人被縛住手腳,中國新聞漸呈萎頓狀態。他覺得作爲新聞鏈條中的記者和主筆,遵守了嚴格的新聞流程,如果文章真的被中宣部門認定違規,也應該由報社的領導擔當責任。

香港新世紀出版社的創辦人鮑樸對《德國之聲》表示,他認爲中國目前在傳統媒體、網路、出版等領域的新聞管制成爲一種常態:"南都社論的風波反映了中國社會的常態,那就是沒有任何言論自由。其中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時候,當局並沒有明文規定媒體人什麽樣的文章不能寫,而是記者或評論人寫出文章後,一旦出現社會效果,然後當局就會懲罰個人,這樣就會造成,下一個記者或評論人在寫作之前就會考慮後果是什麽,這是一個最要不得的’制度’–沒有明令,用這樣的方式來引起普通的媒體’自律’,這類似一種恐怖工具。"

鮑樸也認爲對於報紙來說,評論版是最能彙聚公衆意見和聲音和傳遞主流價值的平臺,報社高層或中國當局應該從這裏傾聽聲音、尊重美好的人類價值。

《德國之聲》報導,國際記聯在得知宋志標被停職的消息後表示,對此感到失望和憤怒,要求南方都市報堅守新聞自由的立場,不要成爲自我審查的工具,令新聞自由受到極大的損害,也要求該報停止自我審查和確保該記者不會被辭職。

相關文章
評論